禹枝稷裔,密为邻奠。
王泽替夷,师革乃擅。
宗隳七七,霸成一战。
往业俱销,遗墟慨见。
【注释】
1.游槜李城:游,游览。槜(zhuó)李,地名,位于今江苏句容县西北,有古城遗址。
2.禹枝稷裔:指夏禹和周文王的后代,即商、周的子孙。
3.密为邻奠:密,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附近;奠,筑土为墙,以自固。
4.王泽替夷:替,代替。王泽,指大河之水,流经中原地区,滋润万物;夷,指山高水深的边远地区。
5.师革乃擅:师,军队;革,变革。
6.宗隳七七:宗,宗庙;隳,毁坏。七七四十九,是周朝灭亡时年数。
7.霸成一战:霸,称霸;战,战争。
8.往业俱销:往业,过去的事业;销,消失。
9.遗墟慨见:遗墟,残破的城墙遗迹;慨见,感慨地看到。
【赏析】
《游槜李城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此诗前半篇咏史,后半篇写怀。诗从商、周的兴亡讲起,借古人的成败兴衰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概。首句点明题旨,次句用典,说明周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并指出周朝灭亡的原因。三、四句承上启下,指出周朝的灭亡,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即“遗墟慨见”。末句总结全文,表明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并由此生发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气势磅礴豪迈。
首句点明题旨,提出游历古都的主题。二句用典,说明周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周朝由兴盛到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周朝之所以由兴盛转为衰败,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体恤百姓疾苦,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最终导致了周王朝的衰落。三、四句进一步申述这一观点,指出周朝覆灭后,为人所共睹的是那一座座残破不堪的城墙。诗人通过对这些残破城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功过是非的评论。这两句是说:那些昔日的功成名就之人,如今都已消逝殆尽,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供人凭吊。五、六句写怀:诗人通过游历古都而引发的种种思绪,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概。诗人感叹周朝的覆灭给后世留下的教训是惨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之情。
全诗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既是一首咏史诗,又兼有咏怀之意,既有历史哲理,又有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