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径深深一草堂,松阶寂寂半斜阳。
青山远近分齐鲁,黄石英灵阅汉唐。
碑断蟠龙荆棘暗,坛空鸾鹤桧槐苍。
乡人更说传书意,故国风云入渺茫。
诗句释义
1 榆径深深一草堂:描述一条深深的榆树小径通向一个简陋的草堂。
- 松阶寂寂半斜阳:描绘松树下阶梯上寂静的场景,只有半边太阳在落山。
- 青山远近分齐鲁:通过青山的远近来象征地理上区分中国的两个主要地区——山东和江苏。
- 黄石英灵阅汉唐:指黄石的神奇力量可以让人联想到汉代唐朝的历史。
- 碑断蟠龙荆棘暗:描述了一块断裂的碑文和周围蔓延的荆棘,象征着历史的消逝或衰败。
- 坛空鸾鹤桧槐苍:描述一个空荡荡的祭坛,周围长满了桧木和槐树,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乡人更说传书意:当地人还在讨论关于书籍和传递知识的意义。
- 故国风云入渺茫:表达对过去的国家和时代的怀念以及这些记忆已经模糊不清。
译文
榆树小路深,草堂隐蔽在草丛中;
松树下的台阶静静,夕阳只照亮一半边。
远处的青山分隔了山东和江苏,黄石的力量让人想起汉唐。
断裂的碑文和蔓延的荆棘,暗示着历史的遗忘。
空旷的祭坛旁,桧木和槐树长得茂盛,显得有些凄凉。
乡亲们还在谈论书卷和知识的传达,但往事如烟云已散。
故乡的风景已成回忆,而那些故事和情感都变得模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怀念之情。诗人以黄石公庙这一地点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榆径”、“草堂”、“松阶”、“斜阳”等,这些都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统价值的珍视。整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深情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及其对美好时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