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闽南去路漫漫,又喜承恩戴豸冠。
骢马去时逢雪霁,绣衣行处带霜寒。
遥知揽辔澄清易,惟惜临岐话别难。
翘首云霄雕鹗劲,草中狐兔岂能安。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词人杨亿。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七闽南去路漫漫,又喜承恩戴豸冠。
    注释:七闽,指的是中国福建省南部地区。漫漫(漫长),形容道路遥远。豸冠,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比喻官职。

  2. 骢马去时逢雪霁,绣衣行处带霜寒。
    注释:骢马,指代骑术高超的马,通常用于皇帝或贵族出行。雪霁,即雪停,天气转晴。绣衣,指穿着精美的衣服。行处,行走的地方。霜寒,指寒冷的空气,这里用来描绘环境的艰苦。

  3. 遥知揽辔澄清易,惟惜临岐话别难。
    注释:揽辔,即握辔,指控制缰绳的动作,引申为治理政务。澄清,指政治清明。临岐,指离别时分别的地点。话别,告别。

  4. 翘首云霄雕鹗劲,草中狐兔岂能安。
    注释:翘首,抬起头来,仰望。云霄,指天空。雕鸮,传说中的一种猛禽,喻指志向远大的人。草中狐兔,指在草丛中出没的小动物。这里的“草”是比喻,表示环境险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福建任职的祝福和不舍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紧张的画面,既有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也有对离别时刻的深情感慨。诗中的关键词“七闽”、“豸冠”、“骢马”、“雪霁”、“绣衣”、“霜寒”、“揽辔”、“临岐”、“翘首”、“云端”等,都富有象征意味,通过具体的景象和动作,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