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华盖拥临川,宝婺流辉照绮筵。
寿届七旬孀节苦,养沾三釜二儿贤。
北堂萱草春如锦,西母蟠桃日似年。
喜有文章昭善颂,何须重续柏舟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和祝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芙蓉华盖拥临川,宝婺流辉照绮筵。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母亲的美丽。华盖:古代帝王的仪仗之一,这里比喻母亲的高贵身份和威严。临川:指河流靠近岸边的地方,这里暗示母亲的地位接近朝廷,权力重大。
    宝婺:指的是天上的星座,象征吉祥和尊贵。流辉:形容光芒四射,这里指母亲的才华和美德如光一般照耀着周围的人。照绮筵:意思是像华丽的宴席一样,母亲的才华和美德照亮了周围的景象。
  2. 寿届七旬孀节苦,养沾三釜二儿贤。
    寿届:指的是母亲已经度过了七十年的人生岁月。孀节:单亲母亲的生活艰辛,这里强调了母亲的孤独和辛酸。苦:形容生活的艰难困苦。养沾:意味着子女们能够赡养母亲,体现了家庭的和谐和幸福。三釜: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釜相当于现在的一石。二儿贤:两个儿子都很有德行,说明家庭和睦,子女优秀。
  3. 北堂萱草春如锦,西母蟠桃日似年。
    北堂:指北边的屋子,也代指家中的正室。萱草: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象征着母亲的养育之恩。春如锦:形容春天里萱草盛开的景象美丽如锦缎。
    西母:这里指的是母亲。蟠桃: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果,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日似年:形容蟠桃果实成熟的时候,就像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一样,寓意母亲的青春永驻。
  4. 喜有文章昭善颂,何须重续柏舟篇。
    喜有:意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文章:这里指的是母亲所写文章的才情和品德。昭善颂:意味着这些文章能够彰显母亲的美德,让世人都知道她的善行。何须重续:表示不需要再重复古人的故事或者诗词,因为母亲已经做出了榜样。柏舟篇:是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篇章,这里用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如同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母亲的美貌、才华和品德,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芙蓉华盖”、“宝婺流辉”、“北堂萱草”等,都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和地位。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母亲生活艰辛的描述,展示了母亲的坚韧和无私。最后一句“何须重续柏舟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母亲已经做出榜样的赞赏和敬佩。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