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皇嗣统登九五,和气周流遍寰宇。
忽因兹岁气候乖,自春徂夏天少雨。
四郊农人念西畴,亢旱何由望有秋。
九重孜孜重民食,宵旰弗暇心为忧。
由来一诚能感格,上天览观昭圣德。
百灵叶顺同骏奔,挥叱雨师走风伯。
空中殷殷雷发声,飞电歘翕腾光晶。
神龙一夜卷沧海,化作甘霖沛若倾。
炎埃洗尽见行潦,万物焦苏免枯槁。
朝来四野沸讴歌,旱魃消除迅如扫。
仰惟圣德格昊天,遂令四海为丰年。
微臣作诗颂圣德,愿和康衢击壤篇。

【注释】圣皇:皇帝。嗣统登九五,指皇帝继位。和气周流遍寰宇:天地间和谐之气充满宇宙空间。忽:突然,不期而然。兹岁:这一年。气候乖:气象异常。自春徂夏:即自春到夏。亢旱:干旱。何由:怎么能够?有秋:能有个好收成吗?孜孜:勤勉的样子。宵旰:天已很晚还顾念国事。一诚:一颗真诚之心。感格:感应、感动。上天览观昭圣德:上天看到了皇上的圣明德性,于是感动降下甘霖。百灵:各种神灵。叶顺:顺从,服从。骏奔:奔驰。风伯:风神。殷殷:形容雷声大。飞电:闪电。歘翕:闪电的样子。腾光晶:形容光芒四射。卷:席卷,覆盖。沧海:大海。炎埃:大火,这里指旱灾。焦苏:焦黑。免枯槁:使草木免遭干枯。朝来:早上。四野:四方。沸:像水一样翻动。讴歌:歌唱。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神,这里指旱灾。消除:解除。迅如扫:迅速如同扫除一般。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李峤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因连年阴雨,关中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庄稼枯死,人畜饮水都很困难,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诗人作此诗以抒发他对百姓遭受旱灾的忧虑之情。

“圣皇嗣统登九五”,“圣明”二字点出主旨,说明皇帝是圣明之君,天下百姓都对他寄予了厚望。接着写皇帝勤政为民,关心百姓的生活:“九重孜孜重民食,宵旰弗暇心为忧”。“九重”,指皇宫。皇宫中皇帝昼夜为人民疾苦操心焦虑。“孜孜重民食”一句,写出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高度责任感,也表明了作者对皇帝的这种精神表示由衷的赞扬。

在描写自然灾害的时候,诗人用笔细腻传神,把灾害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写得淋漓尽致。“由来一诚能感格,上天览观昭圣德。”“感格”,感动、感应的意思;“昭圣德”,显示皇帝的圣明。这句话说,皇帝的诚心感动了苍天,上天也看到了皇帝的圣明,所以降下了甘霖。“百灵叶顺同骏奔”,“百灵”指各种神灵,这里暗指风雨之神;“叶顺”,顺从、服从的意思;“同骏奔”,比喻风雨之神奔驰而来。这句话说,百种神灵都听从命令,一齐向天空奔驰过来,挥舞着云彩,驱赶着风,让天上地下大雨倾盆而下。

诗人通过夸张手法,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描述得惊心动魄,形象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盼望降雨的心情。“空中殷殷雷发声”,“殷殷”,声音洪亮;“声”,指雷电交加的声音。这两句诗说,雷声隆隆,响彻云霄,电光闪闪,照得大地一片通明。“神龙一夜卷沧海,化作甘霖沛若倾。”这两句诗写风雨之神变化无穷的神力,它顷刻之间便将海卷入怀中,然后化为甘霖洒向人间,滋润万物,使万物恢复了生机。最后一句“炎埃洗尽见行潦,万物焦苏免枯槁”,意思是经过这场大雨之后,炎热的空气中不再有尘埃和烟尘,地面上的积水也退去,万物都得到了润泽和复苏,人们可以摆脱干旱的痛苦。诗人用“洗尽”、“苏免”、“免枯槁”等词,生动地描绘出了这场及时雨带给人们的恩泽,使人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朝来四野沸讴歌,旱魃消除迅如扫。”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清晨到来时,四境欢呼雀跃,因为旱灾被清除得比清扫庭院还要快。“仰惟圣德格昊天,遂令四海为丰年。”“仰望”,仰望天空,表示敬仰;“圣德”,神圣的德行;“昊天”,广大的天空;“四海”,天下。这两句的意思是,仰慕皇帝的圣明德行,感动了上天,使得天下普降甘霖,带来了丰收之年。最后一句,“微臣作诗颂圣德,愿和康衢击壤篇。”微臣:谦辞,自称;作诗、颂圣德:指创作诗歌歌颂皇帝的圣明德行;“康衢”,平坦的道路;“击壤”,一种游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两句的意思是,微臣我作了一首赞美皇帝圣明功德的诗,希望与民众一起在平坦的道路上欢度节日的游戏,共同享受欢乐的日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