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西来知几里,其下蜿蜒走章水。
章水盘回到郡城,南有崆山相对峙。
层峦叠嶂通杳冥,储珍毓秀多空青。
造化生成挺奇异,气势磅礴钟神灵。
兹山屹立何高壮,翠壁丹厓郁相向。
黛色苍苍望不穷,巀嵲凌空几千丈。
黄堂太守方盛年,读书掇科才且贤。
皇华光彩照海内,玉节时时下九天。
昨来拜官守章贡,五马恩荣世所重。
皂盖风云自绕旋,丹霄日月长瞻捧。
去岁双旌朝帝京,金台相见不胜情。
征骖初指龙沙路,归鞍已向虎头城。
分携去住心何苦,几度相思未由睹。
谩凭毫素染崆山,想像天涯渺何许。
悬知从容退食时,独对兹山览秀奇。
晴烟暝霭相恍惚,瑶林琪树纷葳蕤。
我因斯图寄遐想,引睇南天神独往。
高名期与此山齐,令德应知人共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酬张鸣玉司户嵩山文集》。下面是对诗的每一句的解析和赏析:

注释版诗句

  1. 庾岭西来知几里?
    “庾岭”指的是位于江西赣州附近的一座山脉,向西延伸至未知的距离。
  2. 其下蜿蜒走章水。
    “蜿蜒”形容水流曲折,“章水”可能是当地一条河流的名称。
  3. 章水盘回到郡城,南有崆山相对峙。
    “章水盘回”形容章水的流向曲折多变;“崆山”可能是指某座山峰的名字。
  4. 层峦叠嶂通杳冥,储珍毓秀多空青。
    “层峦叠嶂”形容山上林木高耸重叠的景象;“储珍毓秀”意味着这里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景色。
  5. 造化生成挺奇特,气势磅礴钟神灵。
    “造化”指自然界的力量和神奇;“挺奇特”表明此山的奇特之处。
  6. 兹山屹立何高壮,翠壁丹厓郁相向。
    “兹山”指的是眼前的这座山,“屹立”形容山势挺拔;“翠壁丹厓”指山色翠绿、崖壁丹红,色彩斑斓。
  7. 黛色苍苍望不穷,巀嵲凌空几千丈。
    “黛色苍苍”形容山颜色深重;“巀嵲”形容山高大险峻。
  8. 黄堂太守方盛年,读书掇科才且贤。
    “黄堂”古代称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的府第为“黄堂”;“方盛年”表明这位太守正值壮年。
  9. 皇华光彩照海内,玉节时时下九天。
    “皇华”是古代使者的代称,“玉节”指朝廷颁发的符节,这里用来象征尊贵的地位或荣誉。
  10. 昨来拜官守章贡,五马恩荣世所重。
    “五马”在古代表示官员的身份和地位,“拜官”、“守章贡”说明此人被任命为地方官员。
  11. 皂盖风云自绕旋,丹霄日月长瞻捧。
    “皂盖”指官员的车盖,“风云自绕旋”形容官员出行时车盖随风旋转的景象。
  12. 去岁双旌朝帝京,金台相见不胜情。
    “双旌”指两杆旗帜,代表两个官员;“金台”指皇宫前的楼阁,“相见不胜情”表达了两人相见时的激动心情。
  13. 征骖初指龙沙路,归鞍已向虎头城。
    “征骖”指出征时随行的车辆;“初指龙沙路”意味着刚踏上前往龙沙的道路;“虎头城”指的是某个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城市。
  14. 分携去住心何苦,几度相思未由睹。
    “分携”指分别,“去住心何苦”表示离别时的无奈;“几度相思未由睹”表达了对分离时刻的深切思念。
  15. 谩凭毫素染崆山,想像天涯渺何许。
    “谩凭毫素”意为徒劳地用笔墨描绘;“想像天涯渺何许”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16. 悬知从容退食时,独对兹山览秀奇。
    “悬知”意为猜想;“从容退食”形容闲暇之余的生活状态;“独对兹山览秀奇”表示一个人静静地欣赏着这座山的美丽。
  17. 晴烟暝霭相恍惚,瑶林琪树纷葳蕤。
    “晴烟暝霭”指天气晴朗或阴暗的变化;“瑶林琪树”形容山林中树木的颜色和形态;“纷葳蕤”意为繁茂、生机勃勃的样子。
  18. 我因斯图寄遐想,引睇南天神独往。
    “斯图”指这里的山水画,“遐想”表示远大的想象;“引睇南天”,即仰望南方的天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9. 高名期与此山齐,令德应知人共仰。
    “高名”指崇高的名声,“此山齐”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与这座山相匹配;“令德应知人共仰”表达了自己品德高尚,值得他人尊敬和敬仰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山川之美,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