鸪峰嵯峨几千尺,屹立江南半空碧。
仙家正在龙虎深,林壑翛然绝尘迹。
茅屋俯瞰峰之阿,石泉飞洒浸垂萝。
向来六月不知暑,空翠满襟凉气多。
道人时把瑶琴理,流水高山少知已。
问谁载酒泛中流,来听清商间宫徵。
我生性嗜山水幽,忽见此图清兴留。
何当从子问真诀,周览八极寻丹丘。

【注释】

鸪峰:山名。在今浙江桐乡县东南。

嵯峨:高峻的样子。

龙虎深:龙与虎的深山中。这里指张真人隐居的地方。

翛然:超脱的样子。

垂萝:下垂的蔓生植物,这里指山间垂萝。

清暑图:清凉避暑图。

道人:道士。这里是说张真人。

何人:是谁。

载酒:携带美酒。泛,游。

清商:古乐曲。

周览:四周眺望。八极:四方极远之处,这里代指天下。

丹丘:神话中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写张真公的居处。全诗用笔简淡自然,语言清新隽永,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佳作。

首联写山势。“鸪峰嵯峨几千尺,屹立江南半空碧”。诗人描绘出一幅雄浑、壮观的山水图卷,使读者似乎可以看见那突兀挺拔、巍峨耸峙、高入云端、横卧江边的山峰。它矗立在江边,如玉立琼台,俯瞰着山下的人间世界。

颔联写环境。“仙家正在龙虎深,林壑翛然绝尘迹”。“龙虎”是道家传说中的神物,这里指山中深不可测的龙潭虎穴;“翛然”为超脱的样子。诗人从高处俯视,只见一片茂密的树林,山涧流水潺潺,瀑布飞泻而下,水珠溅起,洒落在垂挂的藤蔓上,晶莹透亮。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又表现出一种清旷、高洁的意境。

颈联写人物。“茅屋俯瞰峰之阿,石泉飞洒浸垂萝。”“俯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张真公居处的观察角度和感受。“峰之阿”,即山坳里,这里指的是峰下的山坞。张真公居住的茅屋就坐落在山坞里的一块平坦的地方上,四周被翠绿的山岭包围着,显得格外宁静、舒适。“石泉飞洒”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浸垂萝”则把飞流直下的石泉和悬垂的萝草连在一起写,使人感到瀑布飞流直下时所激起的水花,仿佛沾湿了周围的草木。这样,既写出了瀑布的气势,又表现出了瀑布带给周围景物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张真公居处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闲适的生活。“向来六月不知暑,空翠满襟凉气多”。“空翠”是诗人对瀑布飞流直下后所产生的雾气的一种比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张真公居住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所以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也感觉不到一点暑热,只觉得有凉爽的风从身上吹过,让人感到十分清爽。“空翠满襟凉气多”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感受,又表达了诗人对张真公居处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张真公的生活。“道人时把瑶琴理,流水高山少知已”。“理”,弹拨乐器,此处指弹琴。“流水高山少知已”意为弹起琴曲《流水》来,却没有一个能真正理解其中意思的人,只有张真公能够欣赏。这里既写出了张真公对音乐的理解,又表达了诗人对张真公的崇敬和羡慕之情。

尾联写张真公的爱好。“问谁载酒泛中流,来听清商间宫徵”。“载酒泛中流”意思是说载酒来泛舟游览的人很多了,而真正懂得清商乐的人却很少了。这里的“中流”、“清商”等词语,都是诗人用来修饰张真公的居处和生活的。

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张真公的生活环境,但是通过对这一生活环境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隐逸高人的形像。同时,诗人还通过这首诗,表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