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寺知君体钦恤,庙堂顾我乏经纶。
骊驹明发催程早,祖席都门且倾倒。
残腊遥辞紫禁门,还官重上金陵道。
辅治由来需老成,华资今已亚诸卿。
此行珍重慰时望,有待嘉谟答圣情。

【注释】

  1. 棘寺:指中书省。知君:指吕少卿,即吕温。
  2. 庙堂顾我:指作者自谦才疏学浅,不能为朝廷出谋划策。乏经纶: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
  3. 骊驹:一种马名(《诗经·小雅·采薇》篇),这里代指送别之宴。明发:天快亮时。催程早:催促启程。
  4. 祖席:饯行宴席。都门:京城门外。倾倒:倾覆,倾翻;引申为饯别。
  5. 残腊:农历十二月。紫禁门:皇宫正门。还官:回京任职。重上金陵道:再次经过金陵(今南京)。辅治:辅佐治理国家。华资:指有才干的人。亚诸卿:仅次于众卿。
  6. 此行:此去的旅程,指前往长安的旅途。珍重:郑重地。慰时望:慰藉皇上的希望。嘉谟:美好的计谋、建议。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诗人应礼部试,授左拾遗,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途中所作。诗人与主考官李景让是旧交,因而得以一见,并得到赏识。但不久因宰相不喜而遭排斥,落第归家。因此,这首诗既写送别,也写自己的感慨和牢骚。
    第一联:“棘寺知君体钦恤,庙堂顾我乏经纶。”诗人在京城长安应试,由中书省长官李景让引荐给宰相牛僧孺,牛僧孺对吕温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但缺少治国平天下的本领,所以这次没有录取你,你应该到外地去磨炼一下,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这两句是诗人感激牛僧孺的知遇之恩而作的。“棘寺”即中书省,古代称中书省为“棘寺”,这里借指朝廷。“钦恤”意为怜惜,关怀。“顾我”指牛僧孺对诗人寄以希望。“乏经纶”指自己缺少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第二联:“骊驹明发催程早,祖席都门且倾倒。”诗人辞别长安后,乘骊驹(一说是马车)出发,一路上景色如画,心情愉快。“明发”是天快亮时的意思,“催程早”是催促启程之意,表明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祖席”即饯行宴席,这里借指告别宴会。“都门”指城门。诗人从长安出发,在都门外设酒送别牛僧孺,表示敬仰之情。“倾倒”是倾覆、倾倒的意思。
    第三联:“残腊遥辞紫禁门,还官重上金陵道。”诗人到达洛阳后,又从洛阳返回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残腊”即腊月三十日,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这时离春节不远了。“紫禁门”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紫禁城的大门。“还官”指回到长安。“金陵”指南京,当时又称金陵道。“重上”是再一次经过的意思。诗人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失败后,不得不重新进京求取功名。
    第四联:“辅治由来需老成,华资今已亚诸卿。”诗人虽然考中进士,但由于牛僧孺的排挤,未能进入朝廷任用,只好继续在外做官。“辅治”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诗人认为自己应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才能胜任这一重任。“老成”指年高德劭之人,有经验有才能的人。诗人认为辅佐君王治理国家需要老成持重的人。“华资”指才华出众的人,即所谓的人才。“亚诸卿”指次于众卿。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很有才华,但现在只能排在众多官员之后,不能居首位。
    第五联:“此行珍重慰时望,有待嘉谟答圣情。”诗人离开长安后,怀着对朝廷的期望来到江南一带,希望能有所建树。“珍重”是郑重地、小心地的意思。诗人对自己此次远游非常珍惜。“慰时望”指慰藉皇上的希望。“嘉谟”指好的计策、良谋。诗人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赏识和信任,为国家做出贡献。“答圣情”指报答皇上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