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光阴徒草草,林居风物亦菲菲。
花间雨湿身常惯,竹里月明人乍稀。
迟日暖薰幽涧草,春云新长北山薇。
沧江白鸟知人意,恋恋沙桡故不飞。

春兴

尘世光阴徒草草,林居风物亦菲菲。

花间雨湿身常惯,竹里月明人乍稀。

迟日暖薰幽涧草,春云新长北山薇。

沧江白鸟知人意,恋恋沙桡故不飞。

注释:

  1. 尘世光阴徒草草:尘世的光阴就像匆匆忙忙的小草一样,没有停留的时间。
  2. 林居风物亦菲菲:居住在树林里的风物也显得特别美丽。
  3. 花间雨湿身常惯:在花丛中,雨水打湿了我,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4. 竹里月明人乍稀:在竹林里,明亮的月光下,人们突然变得稀少。
  5. 迟日暖薰幽涧草:迟来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在幽深的小溪边,草丛因此变得更加茂盛。
  6. 春云新长北山薇:春天的云彩像新生的植物一样长满了北山的野草。
  7. 沧江白鸟知人意:沧江上的白鸟似乎能够理解人的心意,所以不会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首句“尘世光阴徒草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时间的流逝感。接下来的句子“林居风物亦菲菲”,则描绘了诗人在林居中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风物之美,使得诗人觉得它们仿佛也带有情感一般。

接下来的诗句,如“花间雨湿身常惯”,“竹里月明人乍稀”,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雨、月光等自然景象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微妙的联系。而“迟日暖薰幽涧草”,“春云新长北山薇”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两句“沧江白鸟知人意,恋恋沙桡故不飞”,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鸟儿的留恋之情的描绘。在这里,鸟儿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从而选择留在岸边,不再飞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