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仗森严午夜陈,千官行殿庆新春。
四时佳节逢元日,甲子丰年见上旬。
鹄立久叨居侍史,鹿鸣今喜宴嘉宾。
凯音归及烧灯候,一路东风火树新。
丙寅(1226)年,元军在中原大败金军,宋军收复大片失地。诗人当时在军中次第,作此诗以纪之。
羽仗森严午夜陈,千官行殿庆新春。——羽旗仪仗森严,午夜时分排列着,千官行殿欢庆新春佳节。这是写正月十五的盛况。
四时佳节逢元日,甲子丰年见上旬。——一年四个季度都遇上了元旦,这个甲子年的丰年出现在初旬。这是写新年伊始的大好时光,人们欢度春节,迎接新的一年,也预示着来年丰收在望。
鹄立久叨居侍史,鹿鸣今喜宴嘉宾。——像鹤一样屹立在那里,长久地担任侍史职务;今日宴会上,我高兴地招待了贵宾。这是写自己作为文官,长期为朝廷服务的经历和心情。
凯音归及烧灯候,一路东风火树新。——听到胜利的消息回来了,正好是在放灯的时候;一路吹着东风,火树银花更显得绚丽多彩。这是描述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以及自己对节日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丙寅(1226)年元军在中原大胜金军、收复大片失地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正月十五的盛况以及自己的心情和经历。
首句“羽仗森严午夜陈,千官行殿庆新春。”描述了正月十五夜晚,皇帝的仪仗队森严地排列着,百官们齐聚行殿庆祝新春佳节的场景。这里的“羽仗森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庄严和威武,而“千官行殿”则展现了朝廷的繁华与繁荣。
颔联“四时佳节逢元日,甲子丰年见上旬。”则是进一步表达了对新年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期待。诗人将四季的美好比喻为“佳节”,将元日与“丰年”联系起来,寓意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颈联“鹄立久叨居侍史,鹿鸣今喜宴嘉宾。”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在宫中担任侍史职务,以及今天能够愉快地招待客人的情景。这里的“鹄立久叨居侍史”,既表达了诗人忠诚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又展示了宫廷生活的繁忙与复杂。而“鹿鸣今喜宴嘉宾”则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景,以及诗人对宾客到来的喜悦之情。
尾联“凯音归及烧灯候,一路东风火树新。”则是对元宵节的描述,诗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归来,恰逢放灯之时,一路上春风拂面,火树银花璀璨夺目。这里既有对节日气氛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也有对个人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节日和宴会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