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
坐忘屋里青山近,卧起天涯绿草长。
楚国登楼空作赋,梁园啼鸟苦思乡。
东栏芍药三年别,谁护西湖夜雨狂。
《春去》是明代诗人蔡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萍藻经春高石床,水亭终日柳花香。
坐忘屋里青山近,卧起天涯绿草长。
楚国登楼空作赋,梁园啼鸟苦思乡。
东栏芍药三年别,谁护西湖夜雨狂。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诗句解读:
- “萍藻经春高石床”描绘了春天时水面上的浮萍和藻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们生长在高高的石头床上。
- “水亭终日柳花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在水亭中,被阵阵清新的柳香包围的感受。
- “坐忘屋里青山近”形容诗人在屋内也能感觉到远处山峦的亲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 “卧起天涯绿草长”描述了诗人从卧到起,看到的都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地。
- “楚国登楼空作赋”可能指的是在楚国某地登高望远,但因思乡之情而无法赋诗。
- “梁园啼鸟苦思乡”可能是指在梁园(今河南开封)听到鸟鸣声引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东栏芍药三年别”可能是诗人在东边的栏杆上观赏了三年之久的芍药花,但已经离别许久。
- “谁护西湖夜雨狂”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夜雨的强烈情感,可能是指无人能守护西湖在夜晚的雨中。
- 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常常借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蔡羽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春去》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还能深入理解作者对于家国情怀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