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浓墨写疏寒,秋意萧萧玉一竿。
绝似湘妃祠下过,篷窗半掩雨中看。
【注释】
郑进士:指郑畋,唐代诗人。雨竹:指竹子在雨中的景色和情调。疏寒:稀疏的寒冷。萧萧:风吹落叶声。玉一竿:像玉一样洁白的竹竿。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她们曾游于洞庭湖之滨,泪洒斑竹,遂成斑竹。篷窗:船篷上的窗户。半掩:不全部打开。
【赏析】
此诗是郑畋的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一幅写意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共同感受以及作者自己对这种美的独特理解。
“谁将浓墨写疏寒,秋意萧萧玉一竿。”这是说,是谁挥舞浓墨,画出了稀疏的寒冷,那玉色一般的一竿竹。诗人用浓墨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画境,以淡墨渲染,表现出竹竿的空疏和冷峻。这两句看似写景,实是写人,因为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到这样的景象。而这种景象又是那么清新脱俗,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绝似湘妃祠下过,篷窗半掩雨中看。”这是说,它很像湘妃祠下的潇潇细雨,船篷上的窗户半掩着,在雨中细细观赏。诗人在这里进一步描写了这幅画,把画面上的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湘妃祠下,雨丝纷纷;篷窗半掩,雨帘半垂。这样的场景和这样的人物与前面所描写的画面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画中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似乎湘妃真的在潇潇细雨中徘徊了,而且她的目光正紧紧地注视着这位“渔翁”呢!
此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寓有画外之意,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