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黄花九日杯,凭谁织得锦文回。
非关使者征求急,可是诸生劝得来。
老觉丹心终不改,愁怜白发苦相催。
夜深却作还家梦,城郭秋声画角哀。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的九月九日。黄花:这里指菊花,因菊花在重阳盛开而得名。宋推府韵:即宋诗韵。推,推究、探究的意思。
【译文】
在异乡度过重阳佳节,举杯畅饮,凭谁织就锦文回。
不是因为使者来催急,而是学子们苦苦劝说才如此。(我始终不改丹心。)
老天爷总觉我丹心不改,白发却愁人催促着。
夜深了,又做起归家的梦,城外秋声和画角声都让人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怀人的七言绝句,抒发了作者重阳节思乡之情。全诗以重九为题,但并不着力于描绘登高的情景,而是着重表现了作者羁旅他乡时的孤独寂寞与思归的迫切心情。
首句“客里黄花九日杯”点明自己是在异乡过重阳节,是客人。“客里”一词,不仅表明了自己身处异地,更透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黄花”是指秋天的菊花。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诗人借赏菊以寄托自己的情怀。“九日杯”则表明自己正在喝着酒来庆祝这个节日,而此时的心情却是十分落寞惆怅。“九日杯”一词,既表达了自己正在饮酒的情境,也暗示了重阳节的凄凉气氛。“凭谁织得锦文回”,诗人想象着有谁能为自己织出锦文般的锦衣呢?这里的“锦文”指的是华丽的衣服,而“锦文回”则是指能够让自己回到故土。然而,诗人却感叹道:“非关使者征求急,可是诸生劝得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颔联“老觉丹心终不改,愁怜白发苦相催”,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老觉丹心终不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坚守信念的决心和毅力,即使年岁已高,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愁怜白发苦相催”,则是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白发渐生,时光荏苒,自己却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颈联“夜深却做还家梦,城郭秋声画角哀”,则通过梦境这一艺术手法,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夜深时分,诗人竟然做了一个回家的梦,梦中的景象是如此的真实和亲切,让诗人感受到了久别重逢的喜悦。然而,当梦醒之后,却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的幻象。此时,耳畔传来的是城郭中传来的秋声和画角声,这些声音是如此的凄凉和哀婉,让诗人不禁感到心痛和失落。
这首诗以重九为题,但并不着力于描绘登高的情景,而是着重表现了作者羁旅他乡时的孤独寂寞与思归的迫切心情。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深沉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