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欲挥毫赋子虚,非才空愧马相如。
弯弓却道云无雁,弹铗多应食有鱼。
芸屋泥香朝雨后,竹床月透夜凉初。
诸生沐浴文翁化,坐拥皋比听读书。
每欲挥毫赋子虚,非才空愧马相如。
弯弓却道云无雁,弹铗多应食有鱼。
芸屋泥香朝雨后,竹床月透夜凉初。
诸生沐浴文翁化,坐拥皋比听读书。
注释:
- 每欲挥毫赋子虚,非才空愧马相如: 每想要挥动笔墨写《子虚赋》,但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如司马相如。
- 弯弓却道云无雁,弹铗多应食有鱼: 用弓箭指着天空(比喻高远的理想)时,却说没有大雁飞过;弹起剑来(比喻抱负未得施展、怀才不遇)时,却应该能收获鱼儿。
- 芸屋泥香朝雨后,竹床月透夜凉初: 早晨雨后,芸香四溢,屋内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夜晚,竹床上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让人感到凉爽。
- 诸生沐浴文翁化,坐拥皋比听读书: 在座的学生们正沐浴着像汉景帝时期的文翁那样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安心地坐下来聆听老师讲解儒家经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面对理想与现实落差时的感慨和思考。首句“每欲挥毫赋子虚”即表明了作者想要书写《子虚赋》的愿望,但随即又自嘲说“非才空愧马相如”,意思是说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颔联“弯弓却道云无雁,弹铗多应食有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他试图通过弓箭指向天空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云无雁”),但却发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多应食有鱼”)。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也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颈联“芸屋泥香朝雨后,竹床月透夜凉初”则是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早晨雨后的芸香四溢,屋内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夜晚,竹床上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让人感到凉爽。这两句既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末联“诸生沐浴文翁化,坐拥皋比听读书”则是对诗人教育理念的赞美。在座的学生们正沐浴在像汉景帝时期的文翁那样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可以安心地坐下来聆听老师讲解儒家经典。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和尊重,也体现了他对学生们的关爱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描绘、对环境的感受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同时,诗中的典故“子虚赋”和“云无雁”等元素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