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西风桂子秋,梯空谁向广寒游。
曾将姓字通仙籍,敢望恩荣赐状头。
金粟妆成凉月满,麝脐香透晚云浮。
一枝折赠蓬莱客,好约嫦娥共劝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根据相关提示,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折桂赠金郡公”是首联,“万里西风桂子秋”意思是万里西风吹落了桂花,秋天到了;“梯空谁向广寒游”意思是是谁在高空中游览广寒宫?诗人通过描写桂花飘落和广寒宫中的嫦娥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答案】

译文:秋风万里吹落了桂花,秋天到了;广寒宫中有谁在游览?我猜测可能是月中的嫦娥。我也曾把姓名通达仙籍,怎敢望赐状头?

注释:桂子(桂花)。梯空(指嫦娥)。曾(曾经)将姓字(姓名)通仙籍(把姓名列入仙籍),敢望恩荣(盼望得到恩宠荣耀)赐状头(赐下符节或任命书)。金粟妆成凉月满,麝脐香透晚云浮。一枝折赠蓬莱客(把一枝桂花送给月宫里的人。蓬莱客,指月宫中人),好约嫦娥共劝酬(邀请嫦娥一起饮酒赏月)。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开头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在秋季。“千里江山风雨秋”,是写眼前之景,而诗人却偏要写天上。“桂子”二字,既切合季节,又切合地点、时间、气候,可谓匠心独运。接着,诗人以“谁向广寒游”一句,巧妙地点出“广寒宫”。广寒宫,相传是月中宫殿名,即今所称月宫,传说月中有一个仙女居住。这里暗喻友人即将赴任的地方,也是用典。这一句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借“谁”这一问话,让读者去想象。“曾将姓字通仙籍”,“仙籍”是仙人的名册,这里指玉皇大帝的名册。诗人说曾把自己的姓名列入到玉皇大帝的名册上,是说自己有仙缘,有仙福。“曾将姓字通仙籍”,这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想象,用虚笔来写自己有仙缘、有仙福。“敢望恩荣赐状头”,这是实写。诗人说自己不敢指望能得到恩宠荣耀,赐下符节或者任命书,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资格得到这样的荣誉。这一句是实写,诗人通过直接叙述来表现自己的谦卑。“金粟妆成凉月满”“麝脐香透晚云浮”两句,都是写月宫里的情景。“金粟”是月亮的别称。《博山志》卷四:“月色如银光映照,则曰金粟。”《文苑英华》卷九一引《博物志》也说:“月中有蟾蜍,有兔,有白树,有明星,有五色云气。”这里指的就是这些。“金粟妆成”,形容月光明亮如霜雪一般,洁白耀眼。“麝脐香透晚云浮”的意思是麝脐香透出晚云,使云雾弥漫起来。这里的“香”是比喻,指月宫里的香气。这两句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借助于想象,用虚笔来写月宫里的情景。“一枝折赠蓬莱客”,这句是实写。诗人把自己折下的一枝桂花送给月宫中的人,也就是嫦娥。因为月宫中嫦娥孤独无伴,所以诗人要送一枝桂花给她。“好约嫦娥共劝酬”,这是写嫦娥。她接受了诗人的折桂花赠送,并邀请诗人一起去饮酒赏月。这一句是虚写。诗人并没有真的去饮酒赏月,但诗人却通过想象,用虚笔来写自己与嫦娥在一起饮酒赏月的情景。

【答案】

译文:秋风万里吹落了桂花,秋天到了;广寒宫中有谁在游览?我猜测可能是月中的嫦娥。我也曾把姓名通达仙籍,怎敢望赐状头?金粟妆成凉月满,麝脐香透晚云浮。一枝折赠蓬莱客,好约嫦娥共劝酬。(《送金郡公》)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开头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在秋季。“千里江山风雨秋”,是写眼前之景,而诗人却偏要写天上。“桂子”二字,既切合季节,又切合地点、时间、气候,可谓匠心独运。接着,诗人以“谁向广寒游”一句,巧妙地点出“广寒宫”。广寒宫,相传是月中宫殿名,即今所称月宫,传说月中有一个仙女居住。这里暗喻友人即将赴任的地方,也是用典。这一句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借“谁”这一问话,让读者去想象。“曾将姓字通仙籍”,“仙籍”是仙人的名册,这里指玉皇大帝的名册。诗人说曾把自己的姓名列入到玉皇大帝的名册上,是说自己有仙缘,有仙福。“曾将姓字通仙籍”,这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想象,用虚笔来写自己有仙缘、有仙福。“敢望恩荣赐状头”,这是实写。诗人说自己不敢指望能得到恩宠荣耀,赐下符节或者任命书,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资格得到这样的荣誉。这一句是实写,诗人通过直接叙述来表现自己的谦卑。“金粟妆成凉月满”“麝脐香透晚云浮”两句,都是写月宫里的情景。“金粟”是月亮的别称。《博山志》卷四:“月色如银光映照,则曰金粟。”《文苑英华》卷九一引《博物志》也说:“月中有蟾蜍,有兔,有白树,有明星,有五色云气。”这里指的就是这些。“金粟妆成”,形容月光明亮如霜雪一般,洁白耀眼。“麝脐香透晚云浮”的意思是麝脐香透出晚云,使云雾弥漫起来。这里的“香”是比喻,指月宫里的香气。这两句是虚写,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借助于想象,用虚笔来写月宫里的情景。“一枝折赠蓬莱客”,这句是实写。诗人把自己折下的一枝桂花送给月宫中的人,也就是嫦娥。因为月宫中嫦娥孤独无伴,所以诗人要送一枝桂花给她。“好约嫦娥共劝酬”,这是写嫦娥。她接受了诗人的折桂花赠送,并邀请诗人一起去饮酒赏月。这一句是虚写。诗人并没有真的去饮酒赏月,但诗人却通过想象,用虚笔来写自己与嫦娥在一起饮酒赏月的情景。(王琦:《李太白集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