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颜没入左贤王,万里天高恨雪霜。
名父不应儿失节,九泉羞杀蔡中郎。

【题解】蔡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汉末为匈奴左贤王所得,后归汉,曹操以重礼迎之,作《胡笳十八拍》以纪其事。

【注释】玉颜:指女子的容颜。没入:被掳去。左贤王:匈奴族首领之号。雪霜:指战乱,国亡。名父:有名望的父亲。失节:指不守妇道。中郎:汉代称郡太守为中郎将,此处泛指地方长官。羞杀:使……羞愧,不敢当。

【赏析】此诗写蔡琰被俘入匈奴后,怀念故土、思念亲人、怀念丈夫,而又不能得见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赞美。

首句“玉颜没入左贤王”,用一个“没”字,把蔡琰的命运概括地写出,形象地表现出她被俘虏后悲惨的遭遇。“玉颜”二字,点明其美艳非凡,“没”字则说明她从此被打入异域,与世隔绝,这两句诗既概括了全诗的主旨,又渲染出一种凄惨的气氛,使人感到悲凉之感。

次句“万里天高恨雪霜”,是说蔡琰在异国他乡,远离家乡,身处异地,思家念国之情油然而生。“万里”二字写出了她流落他乡,身在万里之外的痛苦心情;“天高”则写出她在异国他乡,身不由己,处境艰难的处境。“恨雪霜”三字则表现了她在异国他乡,身受凌辱,无法忍受的痛苦。

第三句“名父不应儿失节”,是说有名望的父亲不应该让孩子失去节操。“应儿”二字既表明了孩子的身份,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依恋之情。“失节”二字则是说她被迫离开了丈夫,失去了自己的贞节,这是她最不愿接受的事实,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末句“九泉羞杀蔡中郎”,是说在地下九泉之下,她也无颜面对自己的父亲。“羞杀”二字既表现了她对自己失节行为的羞愧之情,也表现了她对父亲的愧疚之感。

此诗通过描写蔡琰在异乡思家念国、失去节操、被迫离家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她的悲苦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使诗歌更加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