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谁夸进士科,却怜秋色恼人多。
双瞳眩转金钱富,无酒陶潜奈汝何。

注释: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胜金黄:题写《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胜金黄》这首诗。广信,指江西上饶一带。王氏,指王元之,是江西南昌人。本,原诗的底稿。十种胜金黄,即《咏菊》十首。菊花在秋季盛开,色彩艳丽,故称菊。本,指王元之写的《咏菊》十首诗,其中十首都以“胜金”为题。

榜眼谁夸进士科,却怜秋色恼人多:状元是谁夸耀自己考了进士?可叹秋天的景象惹人烦闷,使人难过。榜眼,指宋代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状元、榜眼、探花是举人及第后分别授官的等级,而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进士。

双瞳眩转金钱富,无酒陶潜奈汝何:眼睛转动不已,看着满园的金钱富贵,没有酒就喝不着陶渊明的酒,你又能如何呢?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一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称为五柳先生。陶渊明一生过着隐居生活,爱菊成癖。他的诗多表现了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顺二年(891年)。当时作者任右补阙。广信(今江西上饶),是江西的一个县;王氏,即王元之,是作者的朋友。王氏家有园池,广植花卉,品种繁多,作者特赋《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胜金黄》诗以赞美。

首句点出题目中的“菊”字,说明全诗要围绕这个“菊”字进行描写。《咏菊》是唐代文人常用的题材,因此,诗中自然免不了会写到菊花的风韵、颜色、姿态和气味等等,但这里却从另一个角度落笔——借菊花来表达对王氏家园的赞赏与羡慕之情。

颔联紧承首句而来,用典。“榜眼”是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的第二名,是状元以下的第三名,比进士稍低一级。“榜眼”,在这里是指王元之。“进士科”则是指进士考试,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是取得功名的阶梯。“秋色”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恼人多”是说秋天的景色令人烦恼。这里的“恼人”并不是指天气或气候本身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而是比喻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不快、压抑。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概括和总结,既指出了菊花的艳丽与美好给人带来的愉悦之感,又表达了人们对秋天景象的厌倦与不满。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美丽与娇艳。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眩转”是形容眼睛不断地转动着,无法停止;“金钱富”则是形容菊花的色泽鲜艳,如同金钱一般灿烂夺目。“奈汝何”则是表示无奈的意思。这里的“汝”指的是菊花,代指那些美丽的花朵;而“奈汝何”则是说这些美好的花朵是无法被人们理解或接受的,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人们的冷落和忽视。这两句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和表达出的情感,进一步突出了菊花的美丽与娇艳,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却往往得不到满足的现实。

尾联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双瞳眩转金钱富”是说眼睛不断转动着看那满园的金钱富贵;“无酒陶潜奈汝何”则是说没有酒就无法品尝到陶渊明的美酒。这里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双瞳眩转”是形容眼睛不停地转动着看那满园的金钱富贵;“金钱富”则是形容菊花的色泽鲜艳如同金钱一样。“无酒陶潜奈汝何”则是说没有酒就无法品尝到陶渊明的美酒;“奈汝何”则是表示无奈的意思。这里的“汝”指的是菊花,代指那些美丽的花朵;而“奈汝何”则是说这些美好的花朵是无法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人们的冷落和忽视。这两句诗通过引用陶渊明的典故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这也表明了菊花的美丽与娇艳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珍惜的;而对于那些不理解和接受的人,也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他们的冷落和忽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