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长安月,遥从碧海来。
乍临秦塞曲,偏傍汉家台。
穆穆金波涌,亭亭玉漏催。
宫花不待晓,尽向镜中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赋得长安月》,全诗如下:
一片长安月,遥从碧海来。
乍临秦塞曲,偏傍汉家台。
穆穆金波涌,亭亭玉漏催。
宫花不待晓,尽向镜中开。
注释:
- 长安月:指月亮。
- 碧海:大海,这里指月亮的来源。
- 秦塞曲:秦地的边塞地区。
- 偏傍汉家台:指月亮偏照在汉朝的宫殿台上。
- 穆穆金波:“穆穆”(庄重的样子)形容月亮的光辉。
- 亭亭玉漏: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同玉石计时器一样清晰而紧迫。
- 宫花:指宫廷中的花朵。
- 镜中开:比喻月光如水,照亮了宫殿中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亮从海上到长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切思念。首句“一片长安月,遥从碧海来”描绘出月亮从海洋深处升起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遥远距离感。接着,“乍临秦塞曲,偏傍汉家台”描述了月亮照耀下的景色,既有北方边塞的辽阔,又有南方汉家的繁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南北两端的观察和情感。
“穆穆金波涌,亭亭玉漏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和时间流逝的感觉,金波和玉漏分别代表了月光的灿烂和时间的紧迫,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宫花不待晓,尽向镜中开”则是以宫花开放于早晨的景象来象征诗人心中的希望和憧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看到希望之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