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栖隐地,亲见胜于闻。
海阔常疑雨,山高半是云。
地从熊岛尽,天向鳄洲分。
化已成邹鲁,诜诜弦诵群。
【注释】嘉会楼:旧称“邹鲁堂”,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昔贤:过去的贤人,指古代的贤士。
栖隐地:隐居的地方。
亲见胜于闻:亲身体验胜过听别人描述、叙述。
海阔常疑雨:海水宽阔,好像天空中常有大雨倾泻下来似的。
山高半是云:山峰高耸入云,有如山中云雾缭绕。
地从熊岛尽:大地延伸到熊岛(今属广东阳江县)。
天向鳄洲分:天空与鳄州(鳄鱼洲)相接。
化已成邹鲁:教化已经成就了邹国和鲁国的教化。
诜诜弦诵群:众多读书人正专心致志地学习弹琴诵读。
【赏析】此诗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诗人在广东石龙任同知期间。当时东莞石龙一带多海盗,社会秩序不稳。为了招揽人才,安定人心,诗人特建“嘉会楼”以招徕四方才俊。
首联起笔就写“昔日贤人栖隐之地”,点明此地为“贤人”所居之地,自然非同一般;颔联又写“贤人”亲身感受过这里的美丽景色,从而更显其“贤”。
颈联“海阔常疑雨,山高半是云。”这两句诗用夸张手法描写石龙一带海阔水深,云雾缭绕,仿佛随时都在下雨,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而“山高半是云”则更是将石龙一带的高山与云彩巧妙结合,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种描绘手法既富有诗意又极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象之中。
尾联“化已成邹鲁,诜诜弦诵群”则是对“贤人”们的贡献给予高度赞扬。这里的“贤人”不仅是指那些曾经在此栖息过的古人,还包括了那些现在仍然在这里求学求知的人们。他们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首诗通过对石龙一带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充满魅力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