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政肆苛匿,道术乱无章。
从横各驰骛,逐鹿殉锋铓。
两利铦淮阴,三寸掉子房。
伊人蒯通侣,揣摩固所长。
一朝谢声利,翻飞白云乡。
卖药东海市,蹑蹻来炎方。
白云叠巘崿,玉涧流汪洋。
菖蒲满九节,紫芝亦煌煌。
朝饥饵尧韭,夕息餐禹粮。
古今犹旦暮,免得非所缰。
至人既云远,牌版互存亡。
企仰但遗躅,岩岫摩青苍。
帝师与王佐,千戴空茫茫。
未若羽化人,翩翩游太荒。
【解析】
此诗是李白的《安期生》。
“力政肆苛匿,道术乱无章”,这两句写“安期先生”隐遁山林,不与时人同流合污;“安期”指传说中的神仙名,“力政”指统治者。这里暗含着李白对于权贵当道、政治黑暗的不满之情。“从横各驰骛,逐鹿殉锋铓。”这是说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在争权夺利中丧身。“两利铦淮阴,三寸掉子房。”这是说韩信、张良等谋士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失败。“伊人蒯通侣,揣摩固所长。”这是说张良虽然有高远的政治抱负但终因种种因素未能实现,而“安期先生”却能超然物外,逍遥自得。“一朝谢声利,翻飞白云乡。”“白云叠巘崿”,山高云重,山青水秀,“安期先生”在此修炼,远离尘世的喧嚣,“翻飞白云乡”。
“卖药东海市,蹑蹻来炎方。”这两句写“安期先生”隐居东海市中,以卖药为生。“白云叠巘崿,玉涧流汪洋。”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安期先生”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向往。“菖蒲满九节,紫芝亦煌煌。”这两句写“安期先生”的修炼成果——长生不死。“朝饥饵尧韭,夕息餐禹粮。古今犹旦暮,免得非所缰。”这几句写“安期先生”的清高和超然,以及他对名利的淡泊和看破。“至人既云远,牌版互存亡。”这两句写仙人虽遥不可及,但人间仍有其踪影。“企仰但遗躅,岩岫摩青苍。帝师与王佐,千戴空茫茫。”这几句写诗人仰望“安期先生”,心向往之。“未若羽化人,翩翩游太荒。”这几句则写诗人希望像“安期先生”那样成仙而去。
【赏析】
李白《安期生》这首诗,是借歌颂“安期先生”来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渴望摆脱束缚的思想。
诗的开头四句,先写了“安期先生”的隐逸行为:他在政治上失意后隐居于山林之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接着,又描绘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从横各驰骛,逐鹿殉锋铓。”“从横”即纵横驰骋,“逐鹿”是喻争夺天下,“锋铓”是锋芒,“殉锋铓”即牺牲在争斗之中。这四句写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在争权夺利中丧身,而“安期先生”却能超然物外,逍遥自得。
五、六两句写“安期先生”虽怀有远大的抱负,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两利”即双全,“铦”是锋利的意思。“三寸掉子房”是说韩信、张良等谋士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失败。
七、八两句,是对上文的进一步申发:“伊人蒯通侣,揣摩固所长。”这两句写张良虽然有高远的政治抱负但终因种种因素未能实现,而“安期先生”却能超然物外,逍遥自得。“一朝谢声利,翻飞白云乡。”“谢声利”就是辞官退隐。“翻飞白云乡”是说他从此在修炼中度过一生。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愿望:“卖药东海市,蹑蹻来炎方。”“东海市”即东海县,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蹑蹻”是穿草鞋的意思。这两句是讲,“安期先生”隐居于东海市中,以卖药为生。
诗的后半部分,写“安期先生”的修道成就和生活情状。“白云叠巘崿,玉涧流汪洋。”“白云”形容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叠巘崿”指山峰重叠。“玉涧”即玉泉溪,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湛蓝的山峰,洁白的瀑布,碧绿的山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菖蒲满九节,紫芝亦煌煌。”这两句写“安期先生”的修炼成果——长生不死。“朝饥饵尧韭,夕息餐禹粮。”“饵”指食用,“餐”是吃的意思。“尧韭”是一种植物,传说尧舜时代就有这种野菜;“禹粮”则是古代的一种粮食。这两句写他的生活俭朴。
“古今犹旦暮,免得非所缰。”“安期先生”既然已经达到了“羽化登仙”的境界,就没有必要再为名利而奔波了。“至人既云远,牌版互存亡。”“至人”指修养到家的人,“牌版”是古代的一种棺材。“存亡”指生死。“至人既云远”,说明他已经脱离了世俗生活。“企仰但遗躅,岩岫摩青苍。”“企仰”是仰望的意思。“遗躅”指留下的脚印。“岩岫”是山岩上的洞穴。这两句是说,仰望“安期先生”,只能看到他留下的足迹,而他所居住的山岩,则被青翠的山色所遮掩。
末二句,是说仙人虽遥远不可及,但人间仍有其踪迹。“帝师与王佐”,指帝王的老师(师傅)和辅弼大臣。“千戴空茫茫。”这两句用夸张手法写仙人虽遥不可及,但又无处不在。这两句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又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
最后二句,写诗人对“安期先生”的仰慕之情:“未若羽化人,翩翩游太荒。”“太荒”指辽阔的原野或广大的天地之间。“未若羽化人”即不如变成仙的人。“翩翩游太荒”是说他在修炼之后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安期先生”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