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
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
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
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

诗句解析:

  1. 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一次登高活动中穿着衣服,站在高处振衣的情景。江边的树木随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美丽,仿佛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柔和的光辉。

  2. 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
    这里的“盈盈明月”和“片片征帆”都是用来形容景色的,分别指的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明月)和航行中的小船(征帆)。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效果,使读者感受到月光与船只相遇时的和谐之美。

  3. 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
    这里描述的是一幅从近到远的山水画卷。诗人将视角从近处的吴山移向远处的楚地,描绘出了从平原到丘陵,再到云雾缭绕的山峦的壮丽景象。

  4. 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
    这句诗中,“□”应为“泊”,意为停歇。诗人想象着燕子停歇在奇特的岩石上,而自己却害怕像燕子一样随风漂泊不定。这里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漂泊不定生活的担忧。

译文:

  1. 我曾在金陵城的最高点振衣而立,江边落叶在斜阳下闪闪发光。
  2. 明亮的月亮随着潮水一起上升,片片帆船逆着海浪返回。
  3. 眼前是无尽的吴山,直到岸边;远处是稀疏的楚国树林,一直延伸到天空。
  4. 不要像那些停息在奇石上的燕子一样,我害怕自己也会随风飘摇不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旅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美景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