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折风波一叶舠,醉眠还觉梦魂劳。
怪看皓月闻雷雨,谁遣空岩落海涛?
远谪何辞烟瘴恶,孤标终仰斗山高。
夜来亲听昌黎语,只有文章属自操。
【注释】
夜泊韩泷宿昌黎庙下:夜晚停泊在韩泷,宿于昌黎神庙。泷,即今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韩江下游。
九折:曲折蜿蜒。
舠(yú):船。
梦魂劳:梦中的魂魄被惊醒,形容做了一场好梦。
皓月闻雷雨:皎洁的月光中听到雷声和雨声。
谁遣空岩落海涛:是谁把空山中的岩石抛入海浪之中?
烟瘴恶:瘴气,一种湿热的疾病。这里指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
斗山:指庐山,因为其形似斗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作者晚年流落岭南时。全诗先写夜泊韩泷时的情景,后叙梦醒听雷雨的感受,再抒谪居他乡时对朝廷的期望,最后以梦醒时听昌黎(即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话语作结,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此诗表达了诗人流连岭南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首联“夜泊韩泷宿昌黎庙下感异梦醒闻泷声”,诗人流连岭南期间,夜泊韩泷,宿于昌黎祠下。夜里梦见自己来到昌黎庙前拜谒,突然之间醒来,只听得泷州雷声隆隆。诗人以梦中之景、梦境之感,来表现自己在岭南时期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感受。
颔联“怪看皓月闻雷雨,谁遣空岩落海涛?”诗人此时正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皎洁的月亮,耳闻雷雨之声,心潮激荡。诗人不禁发问:“是谁把空山中的岩石抛入海浪之中?”这一问,既是诗人对岭南环境的惊讶与好奇,也是诗人心中忧国伤民的愤懑之情的流露。
颈联“远谪何辞烟瘴恶,孤标终仰斗山高”,诗人以屈原自喻,表明自己身处险恶之地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志向。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和肯定。
尾联“夜来亲听昌黎语,只有文章属自操。”诗人在梦醒之后,又听到了昌黎先生的话语,这更加坚定了诗人的信念。他坚信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此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流连岭南时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