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十二兮同云隔,暮雨兮渺难分。天既昏兮峡急,肠欲断兮猿闻。
山中人兮披霞衣,乘文螭兮翳桂旗。为谁需兮然疑,魂亭亭兮来迟迟,鸠为媒兮鸩先之。
椒浆兮兰籍,君不御兮日将夕。经滟滪兮下瞿塘,怅佳人兮天一方。

《巫山高》

游子怀乡之诗篇,高山流水遇知音

  1. 诗词原文
    巫山十二兮同云隔,暮雨兮渺难分。
    天既昏兮峡急,肠欲断兮猿闻。
    山中人兮披霞衣,乘文螭兮翳桂旗。
    为谁需兮然疑,魂亭亭兮来迟迟,鸠为媒兮鸩先之。
    椒浆兮兰籍,君不御兮日将夕。
    经滟滪兮下瞿塘,怅佳人兮天一方。

  2. 译文解析

  • 诗句翻译
  • 【注释】:巫山十二,如同被云层遮蔽;暮雨无边,难以分辨。
  • 【注释】:天色昏暗,峡谷湍急;肠子仿佛要断开,只有猿猴能听到。
  • 【注释】:山上之人穿着霞光闪烁的衣裳;乘坐着龙形的车辆,装饰着桂树的旌旗。
  • 【注释】:为何如此怀疑?魂魄徘徊不定;飞鸽传书,却被鸩鸟抢先一步。
  • 【注释】:用椒和兰泡制的酒;君王您却不驾临,夕阳已落西山。
  • 【注释】:经过滟滪堆,前往瞿塘峡;心中惆怅,佳人却遥在天边。
  • 诗意解读
  • 诗人以“巫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群峰耸立、云雾缭绕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 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痛苦与迷茫,以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肠欲断”、“魂亭亭”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通过对山水、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与追求。
  1. 赏析
  • 这首诗以“巫山”为中心,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浪漫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峦、云雾、江水等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肠欲断”、“魂亭亭”等,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 通过对山水、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 关键词解释
  • 巫山:位于今重庆巫山县东,山形如巫字,故名。《巫山高》即以该地为背景,描绘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浪漫画卷。
  • 云隔:云雾缭绕,阻隔视线。形容山峰之间的距离,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
  • 暮雨:傍晚时分的细雨。渲染了氛围的幽静、神秘,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1. 创作背景
  • 张循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巫山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浪漫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与追求。
  1.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吴楚材、吴调侯曾评价此诗:“一气旋折,神骨飞动。”这句评论指出了诗中语言的流畅性和表现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与飞动。
  • 现代文学批评家陈志明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谈到:“此诗虽写游子之思,实寓归隐之意。”“寓归隐之意”,说明诗中蕴含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