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凄凄肃晓旻,嗟渠何事再荣新。
西风化拟东风早,落叶枝同未叶春。
归燕尚怀寒食约,黄花旷值晚秋晨。
当阳庆际重华圣,合有调元此细论。

【注释】

九月庭下杏花:九月,即农历八月,此时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庭下,庭院之中。

寒露凄凄肃晓旻(mín):寒露时节天气寒冷,露水清冷而凄切,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氛。凄凄,形容声音、气息等清冷、凄凉;旻,天空。

嗟渠何事再荣新:唉!它为什么又在这个时候开花呢?嗟,感叹词。渠,泛指杏树。

西风化拟东风早:春风和煦时,桃李开始绽放,杏花却迟迟不谢。比喻杏树在春风中比其它植物晚一些开放。

落叶枝同未叶春:树叶凋零的枝头,也长出了嫩芽,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归燕尚怀寒食约:归巢的燕子仍然记得寒食节时相约而至的日子。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民间有禁火的习俗,家家户户吃冷食以悼念逝去的亲人。

黄花旷值晚秋晨:菊花盛开在秋季的早晨,与晚秋的景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阳庆际重华圣: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重华圣,国家繁荣的象征。

合有调元此细论:应该好好地讨论一下杏花如何调节万物生长的道理。

【赏析】

《九月庭下杏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借写杏花而抒发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全诗通过咏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首句“寒露凄凄肃晓旻”,描绘的是深秋时节的寒冷气候和清晨的景象。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开始下降,露水增多,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人们会感到寒意袭来,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清晨的天空被一层薄雾笼罩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大地带来了一丝温暖。然而,这种温暖并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反而更加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嗟渠何事再荣新”,则将视线转向了杏树。杏树在寒露时节再次开花,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奇怪。毕竟,其他植物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凋零殆尽,只有杏树还在顽强地绽放着花朵。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正是杏树的可贵之处。它不畏严寒,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和祝愿。

第三句“西风化拟东风早”,则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进一步强调杏树的坚韧和生命力。秋风凛冽,草木凋零,但杏树却依然能够傲然挺立,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也是对杏树顽强生命力的一种肯定和赞扬。

第四句“落叶枝同未叶春”,则是从季节变化的角度来描写杏树的生长状态。虽然已经经过了秋天的落叶,但是枝头上仍然挂着嫩绿的叶子和尚未完全开放的花朵。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并不遥远,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第五句“归燕尚怀寒食约”,则是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进一步描绘杏树的坚韧精神。归巢的燕子仍然记得寒食节时相约而至的日子。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民间有禁火的习俗,家家户户吃冷食以悼念逝去的亲人。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燕子们依然会如期归来,继续自己的生活。它们的精神是多么的坚韧和坚定啊!

第六句“黄花旷值晚秋晨”,则是从时间角度来进一步强调杏花的独特之处。菊花盛开在秋季的早晨,与晚秋的景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体现了菊花独特的美丽和魅力,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视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当阳庆际重华圣”,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重华圣,国家繁荣的象征。这里不仅是对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也是对杏树坚强生命力的赞美和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咏叹,表达了作者对于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和深深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