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青鸟启芳辰,滕六飞花烂目新。
带雨无声潜入夜,裁冰不解暗生春。
年登南亩知谁卜,日醉东风乐更真。
十四飞鸿促银烛,不知斗柄转高旻。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才看青鸟启芳辰,滕六飞花烂目新。
  • 注释:“青鸟”在古代常用来传递消息,这里可能是指书信或使者的到来。“启芳辰”意味着春天的开始,而“滕六”可能是指地名或者是某种植物名。“飞花”指的是花瓣飘落,“烂目新”则形容花瓣繁多,色彩斑斓,给人一种新鲜、生机勃勃的感觉。
  1. 带雨无声潜入夜,裁冰不解暗生春。
  • 译文:雨水悄然无声地融入了夜色中,就像冬天里的冰雪一样,虽然被冻结但依然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1. 年登南亩知谁卜,日醉东风乐更真。
  • 译文:农民们决定新的一年的收成,人们享受着春风的快乐和宁静。
  1. 十四飞鸿促银烛,不知斗柄转高旻。
  • 译文:有十四只大雁从天而降,催促人们点燃蜡烛庆祝节日。然而,人们不知道北斗星的位置已经移动到了天穹之上。
    接下来是每句诗句对应的译文:
  • “才看青鸟启芳辰,滕六飞花烂目新。”:刚刚看到青鸟带来了春天的消息,滕州的花儿烂漫得令人目不暇接。这里的“青鸟”可能是指书信或者使者的到来,而“芳辰”则是指春天的开始,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 “带雨无声潜入夜,裁冰不解暗生春。”:雨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夜色之中,仿佛是冬日里的冰雪融化后散发出的气息,让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这里的“带雨”和“裁冰”都是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现象,而“潜入夜”和“暗生春”则分别表达了雨水和冰雪对季节变换的影响。
  • “年登南亩知谁卜,日醉东风乐更真。”:农民们在南边的田地里忙碌,他们根据天气预测一年的收成,享受着春天的舒适与宁静。这里的“年登南亩”可能是指农事活动,而“知谁卜”则是询问谁能预知今年的收成。“日醉东风乐更真”则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感受到的快乐与满足。
  • “十四飞鸿促银烛,不知斗柄转高旻。”:有十四只大雁从天空中飞过,它们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点燃蜡烛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北斗星的位置已经移动到了更高的天空中。这里的“十四飞鸿”可能是用来比喻大雁,而“促银烛”则是形容人们因为大雁的出现而感到兴奋和期待。而“不知斗柄转高旻”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和好奇。
    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农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热闹。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世界。同时,诗歌还蕴含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