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恬居沧海滨,兰裾不涴属车尘。
风前听竹冲牙细,雨后看山翠黛新。
香惹梵烟莲社叟,醉沉花坞葛天民。
不教拾得芳菲恨,数把金樽挽却春。

用韵春闲二首

白发恬居沧海滨,兰裾不涴属车尘。
风前听竹冲牙细,雨后看山翠黛新。
香惹梵烟莲社叟,醉沉花坞葛天民。
不教拾得芳菲恨,数把金樽挽却春。

注释与译文

  • 白发恬居沧海滨:年老的诗人悠然自得地居住在大海之滨,享受着宁静的生活(“白发”表示年纪已高,“恬居”表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兰裾不涴属车尘:穿着朴素的衣裳,不被世俗的尘埃所沾染(“兰裾”指的是衣着,“属车”指皇帝的车驾,“尘”表示世间的纷扰)。

  • 风前听竹冲牙细:在风中聆听竹林的声音,仿佛能听见竹子的细语(“冲牙”形容声音清晰,“细”表示细微、轻柔)。

  • 雨后看山翠黛新:雨后远眺山色,山色如同青翠的黛色般新鲜(“翠黛”用来形容山的颜色,“新”表示刚经历过雨而显得格外鲜活)。

  • 香惹梵烟莲社叟:香气引来了莲花庙里的僧人,他们似乎被这香气吸引(“梵烟”指的是寺庙里香烟缭绕的场景,“莲社”指的是僧侣聚集之地)。

  • 醉沉花坞葛天民:沉醉于花坞之中,仿佛回到了古代葛天的田园生活(“花坞”是指美丽的园林,“葛天”可能指的是远古时代的葛天氏)。

  • 不教拾得芳菲恨:不让美好的春光成为遗憾(“芳菲”是美好的意思,“恨”表示可惜、惋惜)。

  • 数把金樽挽却春:借助美酒来驱散春天的忧愁(“金樽”指精美的酒杯,“挽却春”表示挽留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豁达与超脱。诗中的“白发”、“兰裾”、“风前”、“雨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是一首值得品味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