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秦川合断肠,病躯白发日仓皇。
黄云渺渺望不极,紫塞茫茫情自伤。
淅沥高风初作凛,朣胧冷月尚含光。
山城半夜无灯火,调尽霜笳漏正长。

【注释】

乾沟驿道中:指唐代诗人王勃在赴交趾省亲途中,经秦州(今甘肃天水)乾沟驿时所写。迢递:形容道路遥远,漫长。

秦川:即关中平原,泛指陕西一带地区。合断肠:形容旅途的艰辛和思乡情愁。

病躯白发日仓皇:身患疾病,满头白发,每日都感到心烦意乱。

黄云渺渺望不极:茫茫一片黄色的云海看不到尽头。黄云:黄沙或尘土。渺渺:无边无际。望不极:看不清楚。

紫塞:古代北方边塞地区常用紫色来标志,故称紫塞。茫茫:无边无际。情感自伤: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悲伤。

淅沥:风雨声。作凛:形容风雨很大。初作凛:刚开始刮风下雨。

朣胧:朦胧。冷月尚含光:月光还显得明亮。朣胧:模糊不清的样子。含光:犹有光芒。

山城:指秦州所在地天水市。半夜:晚上。无灯火:没有灯光,暗指天气阴沉。调尽:尽力吹奏。调:指乐器的曲调。漏:古时一种计时器,这里指漏壶。

【赏析】

这首诗写于王勃出使交趾途经秦州时。诗中抒发了旅途的辛酸和羁旅的苦闷之情。

首联“迢递秦川合断肠,病躯白发日仓皇。”意思是说:漫长的秦川,让人肝肠寸断,身患疾病,满头白发,每一天都感到心烦意乱。

颔联“黄云渺渺望不极,紫塞茫茫情自伤。淅沥高风初作凛,朣胧冷月尚含光。”意思是说:黄云漫漫看不到尽头,辽阔的边塞令人伤感。风雨声开始响起,天色渐暗,月光依旧明亮,但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颈联“山城半夜无灯火,调尽霜笳漏正长。”意思是说:深夜里,山城的灯火已经熄灭,只有那凄凉的号角声在夜空中回荡,漏壶里的水也流得很慢很慢。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和羁旅苦闷的七言律诗。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艰险的无奈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