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桑榆陶写时,客中丝竹愧羲之。
淮南四月风和雨,尽日垂帘独赋诗。
盐城初夏,雨中诵“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之句,用赋十四首
注释:
- 盐城: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
- 雨中:在雨中。
- 桑榆陶写时:桑榆是指夕阳,比喻晚年,陶写指创作,时意为时间。形容作者在晚年创作了这首诗。
- 客中:旅途中的客人,此处指作者在旅途中。
- 丝竹:古乐器,此处泛指音乐。
- 羲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字。
- 淮南:古郡名,今属安徽省。
- 四月:指农历四月份。
- 风和雨:天气晴朗和下雨。
- 独赋诗:独自一人作诗。
译文:
盐城的初夏时节,我在雨中吟诵“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这是一首在晚年创作的诗歌。作为旅途中的客人,我深感惭愧,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淮南的四月天,天气晴好,却有连绵不断的雨,让我整天都沉浸在垂帘独坐,吟咏诗歌的情境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初夏时节,诗人在雨中吟诵诗句的作品。其中,”盐城的初夏时节,我在雨中吟诵‘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之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时节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正是桑榆陶写时,客中丝竹愧羲之”这句话则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独自面对琴瑟之声,感到自愧不如王羲之的境界。最后一句”淮南四月风和雨,尽日垂帘独赋诗”则是对整个作品的总结,通过描绘淮南四月的风和雨,以及自己独坐垂帘吟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