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桃花下碧池,凌云赋就及当时。
甘棠仰止垂高荫,文运新兴政在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赏析时要读懂全诗,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桃溪书院:在湖南衡阳市蒸阳区。因“桃”字而命名。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相传为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读书处。后屡毁屡建。
洞口桃花下碧池:洞口即今蒸湘路,桃花洞在衡山北麓,洞口附近有桃溪书院,此句写书院之景;洞口、桃花、碧池、凌云赋就及当时: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甘棠仰止垂高荫:传说周武王伐纣,路经商山,曾见一株棠树,枝繁叶茂,结子三千,遂赐民采其子食,并令百姓不得砍伐这株棠树;文运新兴政在兹:指陶渊明。
译文:
洞口桃花映碧池,我凌云赋词时正值春光明媚。
仰慕棠梨树荫庇,愿为民造福,永垂高风。
文运兴起,国家政治清明,我应担此重任。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桃溪书院的颂扬之作。首二句写桃花洞景色,点出了桃溪书院的地名。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向往桃溪书院,希望在那里做官的愿望。最后两句则表明了诗人的理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
“洞口桃花映碧池,我凌云赋词时正值春光明媚。”首二句写桃花洞景色,点出了桃溪书院的地名。洞口桃花映碧池,描绘了桃花洞的幽静美景。我凌云赋词时正值春光明媚,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心怀壮志的情景。
“仰慕棠梨树荫庇,愿为民造福,永垂高风。”“文运兴起,国家政治清明,我应担此重任。”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向往桃溪书院,希望在那里做官的愿望。“棠梨”一词,暗含着桃源的意思,这里用“棠梨”比喻桃溪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愿为民造福,永垂高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文运兴起,国家政治清明”一句则表明了诗人的理想。
“文运兴,国家清明”,这一句是说国家的清明在于文化的发展繁荣。国家清明则意味着政治清明。所以,这里的文化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清明则意味着政治清明。所以,这里的文化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句也可以说是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的祝愿。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宁静,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