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竟南渡,遗民不复都。
长城乃自坏,黄龙孰能屠。
空令二宫泣,五国怨啼乌。
翠华竟南渡,遗民不复都。
长城乃自坏,黄龙孰能屠。
空令二宫泣,五国怨啼乌。
诗句释义
- 翠华竟南渡:描述南渡的历史事件,翠华为古代皇帝的仪仗队,南渡表示皇帝从北方迁移至南方。这里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宋室南迁的历史情景。
- 遗民不复都:遗民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不再有皇帝统治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战争后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安定和繁荣,只能流离失所。
- 长城乃自坏: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其自身的毁坏象征着外部力量的侵蚀和内部管理的问题。这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失效的批评。
- 黄龙孰能屠:黄龙是皇帝的象征,孰能屠则暗示了谁能征服或者消灭这种象征。这里的疑问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未来统治者的担忧。
- 空令二宫泣:二宫通常指皇室成员,他们的哭泣表达了因战乱而失去亲人和国家的悲痛。
- 五国怨啼乌:五国可能指的是被征伐的国家,怨啼鸟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国家人民的哀怨与无助。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悲剧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译文与注释
- 翠华终于南渡,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不能再回到旧都。
- 长城自身已经破损,谁来能摧毁这个象征。
- 只让二宫中的妃嫔们流泪,其他所有被征召的军队都在啼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视觉和感官描写,展现了历史变迁中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诗中的“翠华”与“南渡”结合,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也暗合了个人的命运。诗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以及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