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楼相对碧嵯峨,斜月疏星度绛河。
三殿曙晖犹未启,九霄寒露已将多。
佩鸣白玉千官至,火列丹城上相过。
遥想后庭催步辇,宵衣频问夜如何。
诗句解释
待漏:指皇帝准备上朝,等待时间到来。
凤楼: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碧嵯峨:形容建筑物的壮丽。
绛河:古代黄河在洛阳一带被称为“绛河”。
三殿曙晖犹未启:早晨的阳光尚未照到三大殿。
九霄寒露已将多:九天之上的霜露已经很重了。
佩鸣白玉:佩戴着价值连城的白玉佩饰的人到达。
火列丹城:用红色的旗帜装饰城墙。
上相过:高级官员经过。
遥想后庭催步辇:想象皇后在后宫催促自己乘坐辇车(皇帝的交通工具)。
宵衣频问夜如何:晚上穿着华丽的衣服询问夜的情况。
译文
皇宫中的凤楼相对而立,月光下高耸入云。斜射的月亮和疏落的星星穿越绛河。
三大殿的晨曦还未升起,但九天上的寒露已然厚重。
佩戴着昂贵白玉的人们齐聚一堂,红色旌旗装点着城墙。
遥想皇后在后宫中催促我乘辇车前行,深夜里频频询问夜晚的情况。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皇权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宫廷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权力和地位的向往和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夜晚的寂静与白天的繁华,以及描述皇帝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个人的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民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是唐代宫廷诗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