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无生悟者稀,迟来犹得款禅扉。
天开宝地蟠龙象,人自祇园授钵衣。
溪上云霞常映带,山中兰若岁芳菲。
劳劳尘土多年梦,暂向空门学息机。
注释:
- 道在无生悟者稀,迟来犹得款禅扉。
- 道在无生悟者稀:指领悟到大道的人很少。道在无生悟者稀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到真正的道。
- 迟来犹得款禅扉:虽然来得较晚,但仍然有机会进入禅门。款禅扉指的是进入禅门,即禅宗寺院的大门。
- 天开宝地蟠龙象,人自祇园授钵衣。
- 天开宝地蟠龙象:形容天地间充满了神奇和祥瑞的气息,仿佛有神龙在盘旋。
- 人自祇园授钵衣:指那些曾经在祗园寺(佛教寺院)接受过佛祖传授袈裟(即钵衣)的人。祇园寺是印度的一座著名佛教寺院,被认为是佛陀的诞生地之一。
- 溪上云霞常映带,山中兰若岁芳菲。
- 溪上云霞常映带:指溪上的云霞经常伴随着溪水流淌,形成美丽的景致。
- 山中兰若岁芳菲:指在山中的寺庙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芬芳的香气。兰若是指山林间的寺庙,岁芳菲则表示这些寺庙每年都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 劳劳尘土多年梦,暂向空门学息机。
- 劳劳尘土多年梦:形容多年来一直在尘世间奔波忙碌,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
- 暂向空门学息机:暂时放下世俗的事务,去学习禅宗的智慧。息机是指停止内心的纷扰,达到一种平静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曹溪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追求。首句“道在无生悟者稀”,强调了悟道者之难得;次句“迟来犹得款禅扉”,表达了诗人虽来得较晚,但仍然有机会进入禅门;第三句“天开宝地蟠龙象”,描绘了天地间的美好景象;第四句“人自祇园授钵衣”,回忆了曾经接受佛祖教诲的经历;第五句“溪上云霞常映带”,展现了溪边美景与云霞相映的景象;第六句“山中兰若岁芳菲”,表达了山中寺庙四季如春的美丽;最后一句“劳劳尘土多年梦,暂向空门学息机”,表明诗人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决心暂时放下世俗,去寻找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宗意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