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青山雨,平明黄浊喧。
乱流翻地轴,高响落云根。
铩羽投林鸟,啼饥抱树猿。
羁怀正愁绝,感物重销魂。

【注释】

淳安,今属浙江省。舟中遇雨遣闷:写诗人在船上遇到雨天而心情忧郁,写下此诗以遣闷。夜来青山上一场大雨,清晨山间水声喧哗。乱流翻滚如同大地的轴心,高亢的声音仿佛从云根落下来。被雨打伤翅膀的鸟投林栖息,啼饥叫饿的猿猴抱树哀号。羁旅漂泊的情怀正愁肠欲绝,听到自然界万物鸣叫声更让人伤心。

【赏析一】

首联:“一夜青山雨,平明黄浊喧。”

“一夜”二字交代了时令与时间——暮春时节的雨景是典型的江南春雨的特点。“青山雨”是说雨从山上流下,给青山披上了一层绿纱。“一夜”则说明这雨是从晚上开始的。由于夜深人静,所以雨声才显得更加清晰可闻,“黄浊”形容雨水的颜色。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青”、“黄”都是颜色,“绿”、“黑”则是声音,“喧”是声音大的意思。诗人用“青山雨”和“黄浊喧”两个词语,把雨声、山色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

颔联:“乱流翻地轴,高响落云根。”

颔联承上启下,承接首联中的“青山雨”,进一步写雨势之大。“乱流”形容雨势很大,水流汹涌澎湃,就像大地的轴心一样。“翻地轴”形象地描绘出雨水倾盆而下的景象。“高响”指雨声很高,好像从云根落下来。“落云根”也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朵比作树木,将雨水落下的声响比作树枝上的鸟鸣。这两句通过“乱流”、“高响”、“翻地轴”、“落云根”等词句的运用,表现了雨势之大、雨声之高、雨点之大、雨点之密、雨势之势、雨声之急等特点,使人如临其境。

颈联:“铩羽投林鸟,啼饥抱树猿。”

诗人在颔联写出雨势之大之后,颈联又写雨声之急和雨中之景。“铩羽”是说鸟儿被雨打得羽毛散乱,飞不上去。“投林”就是飞入树林中避雨。“啼饥”是说鸟儿因饥饿而叫唤。“抱树”是说猿猴因饥饿而抱住树干。这两句通过写鸟儿的飞翔、投林、啼饥,以及猿猴的奔逃、抱树、啼饥等动作,表现了雨势之猛、雨声之多、雨点之大、雨势之急、雨声之急促、雨声之急迫等特点,使人感到十分紧张。

尾联:“羁怀正愁绝,感物重销魂。”

尾联承前启后,总结全诗,抒发诗人的感情。“羁怀”指的是羁旅在外的心情。“愁绝”指愁绪到了极点。“感物”即受到外物的影响。“销魂”是指悲伤到极点。诗人因遭遇到一场大雨,心情郁闷而不得排解,因此感到十分忧愁。然而,当诗人看到鸟儿投林、猿猴抱树、啼饥叫唤的情景时,又觉得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而感到无比的快乐。诗人借鸟儿、猿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美好情感。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青山雨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苦闷。同时,诗人又借鸟儿、猿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