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纵横半九州,干戈满目几时休。
官曹各有营身计,将帅何曾为国谋。
猛虎封狼安荐食,农夫田父困诛求。
抑强扶弱须天讨,可惭无人借箸筹。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他对此事的看法。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群盗纵横半九州,干戈满目几时休?
- 群盗:指的是各地的盗贼、山贼等,他们四处为害,横行霸道。
- 九州:指中国全境,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
- 干戈:指兵器,这里指战争。
- 几时休:何时能停止这种混乱的局面?
- 官曹各有营身计,将帅何曾为国谋?
- 官曹:指官府官员,这里特指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大事的人。
- 营身计:指谋取个人利益的策略。
- 将帅:指将领,这里特指那些只顾自身安危而不考虑国家大事的人。
- 何曾:不曾,从未。
- 为国谋:为国家考虑和谋划。
- 猛虎封狼安荐食,农夫田父困诛求?
- 猛虎封狼:比喻强大的敌人,这里指强敌环伺,威胁国家安全。
- 荐食:指提供食物,这里比喻敌人提供粮食等资源。
- 农夫田父:指农民和普通百姓,这里代表普通百姓。
- 诛求:指征收赋税和征用劳力等。
- 抑强扶弱须天讨,可惭无人借箸筹?
- 抑强扶弱:抑制强大势力,扶持弱小。
- 天讨:上天的惩罚,这里的“天”指天命。
- 借箸筹:指借助筷子来策划,比喻深思熟虑后提出对策。
- 可惭:可耻、惭愧之意。
- 无人借箸筹:没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态,作者通过描写群盗纵横、干戈满目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混乱局面的忧虑之情。他认为官员们都在为自己谋取私利,忽视了国家大事;将领们只顾自身安危,而没有为国家考虑。他呼吁要压制强敌,扶持弱小,这需要上天的惩罚,更需要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这让作者感到非常惭愧。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混乱局面的担忧以及对无能者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