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萋迷野色微,嗷嗷鸣雁欲谁依。
残花露淡胭脂靥,落木霜凋薜荔衣。
万国旧闻车轨一,九州今见劫尘飞。
总戎安得英雄将,不放龙蛇起杀机。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事,末联抒情议论,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清远。

第一句“蔓草萋迷野色微”,是说草木茂盛,遮住了远处的山色。这一句中,“萋”和“迷”两个词用得非常贴切,“萋”指茂盛,这里形容“蔓草”,有浓密之意;“迷”则是遮障的意思,用在这里形容“野色”,有遮蔽之意。

第二句“嗷嗷鸣雁欲谁依”,是说哀鸣的大雁在寻找归宿。大雁南飞,本是一种自然的习性,但当它们遭遇到秋天的寒意时,也会发出凄厉的叫声。诗人将这一自然景象人格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和意志。这里的“嗷嗷”就是鸟叫的声音,“欲谁依”就是想要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第三句“残花露淡胭脂靥”,是说残存的花蕊上沾着薄薄的露珠,就像少女脸上的胭脂痣一样。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胭脂靥”本是形容女子脸上的红润之色,这里用来比喻花蕊上的露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露水的晶莹剔透。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露水比喻成少女脸上的胭脂痣,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第四句“落木霜凋薜荔衣”,是说秋风吹过,落叶如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日落木萧瑟的景象。“霜凋”一词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又描绘了落叶被霜冻后的颜色变化。同时,诗人还将落叶比作薜荔(一种植物)的衣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五句“万国旧闻车轨一”,是说各国的车轨已经汇聚成一条线。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万国”与“一”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宁的美好期盼。

第六句“九州今见劫尘飞”,是说如今九州大地到处都弥漫着战乱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渴望。

第七句“总戎安得英雄将”,是说如何才能拥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这句中,“总戎”指的是统率全军的将军,“英雄将”则是指勇猛善战的将领。诗人通过提出这个问题,表达了对国家军队战斗力的期盼。

第八句“不放龙蛇起杀机”,是说不要让龙蛇这样的生物也有机会发动攻击。这句中,“龙蛇”指的是蛇,而“起杀机”则是说发动攻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团结的祝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一些景物和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首联“蔓草萋迷野色微,嗷嗷鸣雁欲谁依”两句,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首句“蔓草萋迷野色微”,是说草木茂盛,遮住了远处的山色。这一句中,“萋”和“迷”两个词用得非常贴切,“萋”指茂盛,这里形容“蔓草”,有浓密之意;“迷”则是遮障的意思,用在这里形容“野色”,有遮蔽之意。接着,“嗷嗷鸣雁欲谁依”一句,是说哀鸣的大雁在寻找归宿。大雁南飞,本是一种自然的习性,但当它们遭遇到秋天的寒意时,也会发出凄厉的叫声。诗人将这一自然景象人格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和意志。这里的“嗷嗷”就是鸟叫的声音,“欲谁依”就是想要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颔联“残花露淡胭脂靥,落木霜凋薜荔衣”两句,是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其中,“残花露淡胭脂靥”一句中,“胭脂靥”本是形容女子脸上的红润之色,这里用来比喻花蕊上的露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露水的晶莹剔透。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露水比喻成少女脸上的胭脂痣,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落木霜凋薜荔衣”一句中,“霜凋”一词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又描绘了落叶被霜冻后的颜色变化。同时,诗人还将落叶比作薜荔(一种植物)的衣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万国旧闻车轨一,九州今见劫尘飞”两句,是对国家历史和现状的概括和评价。其中,“万国旧闻车轨一”一句中,“车轨一”指的是各国车轨汇聚成一条线,表达了国家的一统和和平安宁。而“九州今见劫尘飞”一句中,“劫尘飞”则是指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渴望。

尾联“总戎安得英雄将,不放龙蛇起杀机”两句,是诗人对国家军事力量的期待和呼吁。其中,“总戎安得英雄将”一句中,“总戎”指的是统率全军的将军,“英雄将”则是指勇猛善战的将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军队战斗力的期盼。“不放龙蛇起杀机”一句中,“龙蛇”指的是蛇,而“起杀机”则是说发动攻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团结的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诗歌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