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昔日称三楚,西国今闻又一秦。
有爵与縻亡命贼,无才深愧具官臣。
青冥鸾凤风尘隔,画省貔貅服色新。
怅望令人忆李郭,谁能匡济想捐身。

【注释】

南州:指唐朝。南州是古代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泛称,三楚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三个郡地,即陈、蔡、许三国之地。西国:指吐蕃。一秦:吐蕃在唐时曾一度称帝,故称吐蕃为“一秦”。有爵与縻(mí):有爵位的人和投降的人。亡命贼:逃亡作乱的人。具官臣:《汉书·朱云传》中说:“公车令史朱云上书谏曰:‘臣闻‘龙蛇之蛰,以存其身;神龟能见梦于元珠,鱼鳖得水则化。”言“龙蛇之蛰”犹人之于仕也,人君诚能开纳忠言,则国家幸甚。今陛下轻慢大臣,非徒失人之臣,亦自取祸败。”《后汉书·朱浮传》中说:“朱浮为人刚直峭急,不能容人之过。故所至摧折吏卒,有若仆虏,然性不护细行,宾客多轻薄少年,而门生多诸贾人。”又据《旧唐书·李林甫传》载,李林甫为人奸诈阴险,善窥伺主上喜怒,迎合取容,凡遇边将论功行赏,辄先加等,及有军旅之事,必先诛将校。当时号李相公为“口蜜腹剑”,盖谓其善于阿谀奉承,巧饰己过而欺罔君主,使上下相蒙,不知君臣之分。此二事皆见于《资治通鉴》,而《新唐书》则删略不言,可见李林甫之奸险。《新唐书·李林甫传》中还说:“初,林甫父处仁仕至右司郎中,尝以子婿杜位为监察御史,林甫既登相位,乃贬位江宁府司马。其后,位为宰相,复用为侍御史。”又据《旧唐书》载,李林甫为相期间,曾奏请玄宗罢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韦坚、前朔方节度使张守珪、前魏博节度田季安等人的官职,并籍没他们的家产入官库。由此可见李林甫之贪暴狠毒,无所不用其极。

青冥:指天空。画省:指尚书省。貔貅(píxiū):传说中一种勇猛的野兽名。服色:指官吏制服的颜色。

怅望:怅恨遥望。李郭:指唐代著名文人李白与杜甫。

【译文】

当年唐朝称雄南方,三楚地区声威显赫。今日吐蕃又建一秦。昔日有爵位的人和投降的人,如今深愧自己身为官员。

天空中的鸾凤被风尘隔绝,尚书省里的新装使者,我惆怅地遥望你们怀念李白杜甫。谁能匡扶拯救国家,让我捐躯报效?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自己的身世遭际感慨万千,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全诗感情深沉而真挚,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家效力的心愿。

首联“南州昔日三楚盛,西国今朝又一秦。”写自己曾经在南州(今湖南一带)生活过,那里曾是三楚地区最繁荣的地区。而今天吐蕃又建立政权,称王称帝。诗人在这里以三楚、一秦来比喻当时的吐蕃王朝。

颔联“有爵有縻亡命贼,无才深悔具官臣。”写诗人看到那些亡命的人,心中不免感到惭愧。因为那些人虽然失去了爵位和地位,但他们仍然活了下来,而我这样的人却是“亡命贼”。这一句中“亡命贼”一词,是讽刺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的。而“具官臣”则是对那些没有才能却身居高位的官员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有爵有縻”和“亡命贼”、“无才深悔具官臣”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和心态,表现出自己对于这种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颈联“青冥鸾凤风尘隔,画省貔貅服色新。”写诗人遥望青天之下,只见鸾凤在风尘之中飞翔,而画省里的那些官吏们却身着华丽的服饰,显得格外精神抖擞。这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尾联“怅望令人忆李郭,谁能匡济想捐身。”写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他想起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曾经一起畅谈理想、抒发壮志。然而如今,他们都已经离世而去,只留下后人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诗人在这里流露出自己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能匡济想捐身?”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