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和自然现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译文】:忽然间发现桃花绽放,呈现出淡淡的红色。这让我惊讶于十月里竟然有了温暖的春风。
    【注释】:桃花、小红、十月、温风,都是描写季节变换和天气变化的细节。
    【赏析】:诗中的“桃花”和“小红”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惊”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意外与惊喜。同时,“十月”通常指的是深秋到初冬的季节,而“温风”则是温暖的气息,这里的用词非常贴切地描绘了立冬时的自然景观。

  2.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译文】:岁月的功劳无法归于颛顼,冬天的命令难以交付给祝融。
    【注释】:颛顼和祝融分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颛顼是黄帝的后代,祝融是火神。在这里,诗人可能是在用这两个神话人物来比喻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责任和使命的认识和感受。这里的“岁功”、“冬令”都暗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和敬畏。

  3.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译文】:没有星宿能带来好雨,反而增添了云气,形成了彩虹。
    【注释】:好雨、云气、彩虹,都是描绘自然现象的词语。
    【赏析】:诗中的“好雨”是指及时的雨水,而“云气”则可能指那些在天空形成的美丽云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

  4.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译文】:青蛙和蝴蝶似乎特别如意,早晚飞鸣在白露丛中。
    【注释】:虾蟆和蛱蝶都是昆虫的名字,“如意”和“蜚鸣”分别描述了它们的习性和状态。
    【赏析】:诗中的“虾蟆”和“蛱蝶”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昆虫,而“白露”则是一种节气,代表着秋末冬初的凉爽天气。诗人通过对这些小生物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整首诗以立冬为契机,通过对自然界中桃花、云气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诗人通过对比古代神话人物和自己的职责,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同时,诗中的动物意象也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