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将秋入楚天,薄云开月伴愁眠。
露寒叶动栖乌起,一叫千声落枕边。
【注释】
归雁:指大雁。将秋入楚天:大雁飞回秋天,飞向楚国的天空。薄云开月伴愁眠:薄云散去,月亮升起,陪伴着我忧愁而入梦。露寒叶动栖乌起:露水冷了,树叶动了,栖息的鸟儿就醒了。一叫千声落枕边:一声鸣叫,千万声鸣叫落在枕头边上。
【赏析】
《栖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季时节的夜晚,看到一只栖鸟因听到人的鸣叫声而惊醒的情景。诗中“薄云开月伴愁眠”一句,以写景起兴,为下文写人、写事作了铺垫。
首联“归雁将秋入楚天”,点明时令。大雁南飞,又值深秋,故称“归雁”。诗人抓住这一特点,从时间上为后文作铺垫。“将秋入楚天”中的“入”字,既写出了大雁南飞的特点,又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薄云开月伴愁眠”,写景。薄云散去,月亮升起,陪伴着我忧愁而入梦。“薄云”与“月”,皆属自然景象;而“伴愁眠”则点出作者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颔联“露寒叶动栖乌起”,承首联而来。露水凝结于树叶之上,随着秋风的吹拂,树叶微微颤动,栖鸟被惊动而醒来。“露寒”、“叶动”等词句,不仅描绘出一幅秋夜图景,而且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寂和凄凉。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颈联“一叫千声落枕边”,写诗人听到栖乌鸣叫而惊醒的情景。诗人听到栖乌一叫千声,不禁从梦中惊起。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诗人听到栖乌鸣叫而惊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忧虑和不安情绪。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写景起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出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