儳妇厌贫夫,常怀相弃心。
慨慕东家子,年少多黄金。
轻身改西托,布被烂锦衾。
宁忆秋风起,霜露凄繁林。
叶落枝亦尽,愁闻蜻蛚吟。
【注释】
儳妇:指被丈夫遗弃的女子。儳:荒凉,孤独。厌:厌烦,厌倦。贫夫:贫穷的男人。相弃:被抛弃。慨慕:感叹羡慕。东家子:即“东家儿”,泛指有地位、有钱的人。少年:年轻。轻身:轻视生命。西托:西边的亲戚或朋友。布被:粗布做的被子。烂锦衾:用锦绣制成的被子。秋风起:秋天来了。霜露凄繁林:霜露打湿了树林。秋:指深秋,树叶落光的季节。叶落枝亦尽,愁闻蜻蛚吟:落叶飘尽,树枝也快没有了。蜻:蜻蜓,一种昆虫。蛚:一种小虫,即蟋蟀。
【译文】
被遗弃的女子厌恶贫穷的丈夫,常常心怀被抛弃的心情。
她感叹羡慕东家的儿子,他年轻而且有很多金钱。
她轻视生命,改嫁到西边去,盖着粗布被子却铺着锦绣褥子。
宁可思念秋风起了,霜露打湿了树林,树上叶子落尽。
只听见蟋蟀在叫,令人愁闷。
【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的失望及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一种深沉的哀婉之情。
开篇写女子对贫贱丈夫的厌恶,是怨愤之情的流露,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一种悲哀和无奈:自己虽然被遗弃,但并不后悔;而对方却是一贫如洗,甚至没有多少财产,这使她更加感到失望、痛心。
第二句写女子对东家子弟的艳羡和仰慕。她渴望有一个富贵的伴侣,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向往,既是由于长期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缺乏独立精神所致,又是由于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寄希望于虚幻的未来。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为摆脱困境而改变生活境遇,投奔到有地位、有钱人的身边去。这一句既写出了她的实际行动,又表明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四五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她与富裕者的亲密关系。粗布被子掩盖锦绣褥子,暗示出她的卑微地位;她宁愿忍受寒风冷露,也要和富有者同住一处。这种举动充分表现了她对富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在富贵之家的孤独寂寞。她怀念起昔日的生活环境,那些秋天到来时秋风萧瑟,霜露浸湿了树林的景象;树上已经没有叶子了,连蝉都不再鸣唱,只有蟋蟀在叫着,令人感到愁闷不堪。这里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冷落,而且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和孤寂之感。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将内心的感情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苦闷、哀怨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贫贱与富贵、孤独与热闹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