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发期百年,何言中路相弃捐。
小儿未识死别苦,哑哑向人犹索乳。
箱中探出黄金珥,付与孤儿买𩜾饵。
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
低声语郎情不了,愿郎早娶怜儿小。

【注释】

  1. 结发期百年:结发,指夫妻成婚,结为夫妇。结发期百年,指夫妻白头偕老,一生到老。
  2. 何言中路相弃捐:说什么在中间路上就抛弃了对方。
  3. 小儿未识死别苦:小儿子还不懂得生死离别的痛苦。
  4. 哑哑向人犹索乳:小孩子还不停地向别人请求喂奶。
  5. 箱中探出黄金珥:妻子从箱子里取出一个黄金耳环来。
  6. 付与孤儿买𩜾饵:把黄金耳环给了孩子买药饵吃。
  7. 不辞瞑目归黄泥:不辞惜眼前而死去,愿意埋在黄土之下。
  8. 泉下常闻儿夜啼:在地下常听见孩子在夜里哭泣。
  9. 低声语郎情不了:低声地对丈夫说,自己的感情不能割舍。
  10. 愿郎早娶怜儿小:希望丈夫早些娶妻怜爱年幼的孩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通过写一位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及自己抚养孩子的辛苦,反映了封建时代的妇女命运。全诗以妇女的口吻抒写哀思,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首联“夫妻结发期百年,何言中路相弃捐。”写夫妻恩爱,共度一生。结发是古时女子成年后束发的习俗,这里指夫妻结婚。“百年”是夫妻共同生活的时间。“何言”是疑问代词,表示意外和惊讶。“中”“路”都是中途的意思。此句意思是:夫妻俩白头偕老,怎么会中途就抛弃了对方呢?这一句表现了妇女的惊愕、悲痛之情。
    颔联“小儿未识死别苦,哑哑向人犹索乳。”“小儿未识死别苦”意思是:我的孩子还不懂死亡之苦,还不停地向别人要求喂奶。“哑哑向人犹索乳”,意思是:孩子还不停地向别人要求喂奶。
    颈联“箱中探出黄金珥,付与孤儿买𩜾饵。”写妇女将丈夫留下的金钗赠给孤儿。“箱中”是家中的箱子。“探”是取出之意。“黄金耳环”是首饰。“付与孤儿买𩜾(jiān)饵”是说:我拿出黄金耳环给孩子买药饵吃。“孤儿”是失去父母的孩子。
    尾联“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写妇人临终前的愿望。“暝目”闭上眼睛。“黄泥”是黄泉,即阴间。“泉下”是死后的称呼。“常闻儿夜啼”意思是:我宁死不瞑目,愿永远听到我的孩儿夜间的哭叫。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少妇,她深爱着丈夫,却因丈夫的去世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的悲痛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丈夫,更因为失去了与丈夫相伴终生的机会。同时,她也为自己无法抚育丈夫的孩子而感到悲哀。然而,尽管她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和照顾孩子。这种无私的爱和伟大的母性,让人不禁为之感动。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使得整篇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