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风尘又暮秋,昔游唯见水东流。
萧萧木叶迷行迹,濯濯江花带别愁。
元亮归山非爱酒,仲宣怀土莫登楼。
别来空有思亲梦,飞过三山白鹭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徽州风景图,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满地风尘又暮秋”,描绘了秋天的徽州大地被风尘覆盖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用“又”字表示这种景象的重复出现,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深度。
次句“昔游唯见水东流”,回忆了过去在徽州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现在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的怀念。这里的“水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第三句“萧萧木叶迷行迹”,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这里的“萧萧”形容树叶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同时,“迷行迹”也反映了诗人行走时的迷茫和困惑,可能是由于离别的原因。
第四句“濯濯江花带别愁”,描绘了江边盛开的花朵,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濯濯”形容花朵的鲜艳,而“带别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通过对元亮、仲宣等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归隐和怀土之情,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最后一句“别来空有思亲梦,飞过三山白鹭洲”,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这里的“三山”和“白鹭洲”都是徽州的地名,诗人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事变迁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