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注释】
冯公:指诗人的朋友。今去久:指已离开很久了。岭路:山间小路。至今闻:至今仍在传唱。“红树村村雨”:形容山野间树木繁茂,遍地都是树林。红树:泛指南部山林中各种常绿树。雨:细雨纷纷。青山片片云:“青山”指连绵不断的群山,一片片的山峰上缭绕着云雾。
野桥松板架:指山路两旁有座座小桥,木板搭成,被风吹雨打,变得松了。岩溜竹筒分:指山上岩石上滴下的水从竹管里流下来。岩溜:即石溜。竹筒:指山间溪流的源头。时参鹿豕群:不时看见一群群的鹿和野猪出没。时:随时。
【译文】
朋友已经离开很长时间,山间小路依然在流传着他的故事。
山野间树木茂盛、遍地都是树林,细雨纷纷。
山间小路旁有座座木桥,被风雨吹打后,木板变得松了。
山间岩石上的流水从竹管中流出。
时不时地可以看到成群的鹿和野猪出来觅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秋,当时诗人正随郭子仪出征安庆绪叛军,途经冯公岭,有感而作。全诗通过描绘山岭景色及行人过岭所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的艰辛与乐趣。
首句“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点明冯公已离开多年,而他的去向仍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这句既交代了时间跨度较长,也暗示了友人离去的原因。接着第二句“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雨中的红树林、片片的青山顶都笼罩在云雾之中,给人以朦胧之美。这里的“红树”“青山”既是实景,又暗含“冯公”“去久”。最后两句“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这里既有实际景物的描述,又有想象成分,如“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等词,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与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叙事为主,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将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