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渡浈水,系舟韶石间。
山高连汉徼,树远接秦关。
禹甸通诸粤,尧封尽百蛮。
九成台下路,犹想翠华还。

《次韶州》是明代诗人欧大任的作品,创作于一个腊月渡浈水的场景。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情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腊月渡浈水,系舟韶石间。”:描绘了诗人在腊月渡过浈水时的情景,他系着船停泊在韶州的石头之间。
  • “山高连汉徼,树远接秦关。”:描述了山峦的高耸直入汉边,树木之茂密远至秦关。
  • “禹甸通诸粤,尧封尽百蛮。”:表达了禹帝的疆域辽阔,包含了众多少数民族地区。
  • “九成台下路,犹想翠华还。”:指九成台的路途,诗人依然怀念昔日翠绿的皇华(古代帝王的车子)。
  1. 译文
  • “腊月渡浈水,系舟韶石间。”:在冬季的腊月里渡过浈水,将船系在韶石之间。
  • “山高连汉徼,树远接秦关。”:山峰高耸与汉代边界相接,树木茂盛与秦国关隘相连。
  • “禹甸通诸粤,尧封尽百蛮。”:禹帝的疆域广大,包含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
  • “九成台下路,犹想翠华还。”:沿着九成台的路途前行,仍然怀念着翠绿色的车驾回归的情景。
  1. 关键词注释
  • 韶州: 今日广东韶关市。
  • 张端公: 指张姓的高官,可能是某位地方官员或朝廷大臣。
  • 使君: 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江总: 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与诗作中可能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有关。
  • 虞翻: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其学识与诗作中的典故相呼应。
  1. 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对故乡韶州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的回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展现了他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对历史的尊重。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联想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 文化内涵:诗中的“禹甸”、“尧封”等词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通过这些词汇的使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对历史的尊重。

《次韶州》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交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诗人对家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