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限南北,击楫此经过。
不见长安近,其如行路何。
烟中沉楚树,鸿外渺湘波。
谢眺怀京邑,新林引望多。

【注释】

扬子江:长江下游的一段,在今江苏南京以南。长安:指京城长安。其:代词,他;之:结构助词。行路:指旅途。谢眺:南朝齐诗人谢脁,曾任江州刺史,曾作《入朝曲》等诗,有“新林”一诗。怀京邑:思念京师长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渡江时所见所感。起句点明地点和时间,次句写渡江经过。三、四句写望中景物和由此生发的联想。五、六句写眺望中的景色,七至八句抒写情怀。全诗意境开阔,语言质朴自然。

此诗首二句说:大江横贯南北,你我在此江边经过。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使全诗笼罩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之中。

三、四句说:看不见长安近在眼前,不知如何渡过这条江水。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不见”,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也流露出诗人的迷茫惆怅之情。

五、六句说:“烟中沉楚树,鸿外渺湘波。”这是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图,画面上是轻烟弥漫的山景和浩淼的江水,而诗人站在江岸,凝望着这幅图画。他看到的不是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故园景象。这种境界是令人神往的。

七八句是诗人的即兴之作,也是他内心感情的倾吐:“谢朓怀京邑,新林引望多。”谢朓是东晋末年的诗人,曾任建康(今南京)刺史。他曾登临新林浦口长洲南面的高地,眺望远方,并写下了著名的《入朝曲》。这里诗人以谢朓自比,说他也有像谢朓那样怀念京都长安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前途茫茫的忧虑。

诗人是在渡江之后,登上江岸,凭吊古迹,遥想故乡,抒发感慨,因此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过渡到第五、第六句的关键,第七、第八句则是全诗的重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