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寒色净,秋在给孤园。
旃林三径冷,栗里数花存。
霜滑松枝几,池清竹叶尊。
远公浑爱客,山暝出柴门。
【注释】
璿上人:即慧空禅师,唐代僧人,有《送僧归越》诗。园内菊:指给孤园中的菊花。燕郊:指北京的郊区。给孤园: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旃(zhān)林:即旃檀林,指给孤园内的柏树林。冷:寂静。栗里:指给孤园内的松树。数花存:有几棵松树上仍长着几朵秋菊。霜滑:指初秋时节的寒意。松枝几:即指松树枝干上的几片白霜。池清竹叶尊:指池塘里的水清澈,可以倒映出竹子的样子。竹叶:指竹子。山暝:指天色昏暗下来。浑爱客:非常喜欢客人。远公:即慧远禅师,东晋僧人,创立了庐山东林寺等寺院,为净土宗始祖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山名胜古迹给孤园的七绝。
首联“燕郊寒色净,秋在给孤园。”写秋天景色的明净。“燕郊”,即北京城郊一带,是作者所居之处。“燕郊”的秋景是作者眼中所见之秋景。“秋在给孤园”,是说秋光已经来到了西山的给孤园。这两句以“燕郊”总收前文所写的西山景色,而点出“秋在给孤园”。
颔联“旃林三径冷,栗里数花存。”写西山景色的幽寂。这里既写了环境,又写了景物。“旃林”,即给孤园内的柏树林。“三径”,指园中通往各处的三条小路。“栗里”,指给孤园内的松树。“数花存”,是说有几棵松树上仍长着几朵秋菊。
颈联“霜滑松枝几,池清竹叶尊。”写西山景色的清丽。“霜滑”,是形容初秋时节寒意袭人的气候特征。这两句写西山景色,既写了环境的清丽,又写了西山景色的清丽。“松枝几”,即松树枝干上的几片白霜。“竹叶尊”,即指池塘里的水清澈,可以倒映出竹子的样子。
尾联“远公浑爱客,山暝出柴门。”写西山景色给人的感受。“远公”,即慧远禅师,东晋僧人,创立了庐山东林寺等寺院,是净土宗始祖之一。他喜欢和游人交往,因此西山的景色常常引起他的注意。这里写西山景色,既写出了西山景色的美丽、幽静,也写出了作者对西山景色的喜爱之情。“山暝”,指天色昏暗下来。作者看到西山景色如此美丽,便欣然下山到山脚下与游人相会,一起欣赏西山的美景。
这首七绝写得很有特点:它先描绘西山景色,再表现作者喜爱之情;最后以游人在西山欣赏美景结束全篇。这种结构形式,使整首七绝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