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初解辔,松院揖方袍。
地远祇林静,天空禅月高。
楼真知道在,息影觉心劳。
且伴山僧宿,西湖听夜涛。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题目是《宿寿公禅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王泉初解辔,松院揖方袍。
- “王泉”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可能是作者的住所或朋友家。”解辔”指的是解开缰绳,这里可能指停下马车休息的意思。”松院”是指松树林中的庭院。”方袍”是指僧人的常服,方形的袖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泉这个地方刚刚解下缰绳,准备在松树环绕的庭院里换上僧服。
- 地远祇林静,天空禅月高。
- “地远”指的是远离尘世的地方,”祗林”可能是指寺庙或者山林。”禅月高”是指月亮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可能意味着夜晚的氛围宁静而祥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远离尘嚣,这里的山林显得格外宁静;同时,夜晚的天空中,明亮的月亮高悬,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
- 楼真知道在,息影觉心劳。
- “楼”可能是指一座楼阁或者亭台,”真知道在”表示真正的知道在哪里。”息影”在这里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容树木的影子在地面上投下,另一种是形容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觉心劳”是指感到心灵上的疲惫和劳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的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心灵上却感到了疲惫。
- 且伴山僧宿,西湖听夜涛。
- “山僧”是指山上的僧侣。”宿”在这里可能是指留宿或者过夜。”西湖”指的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听夜涛”是指倾听西湖边的涛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知道在哪里,但还是会留下来陪伴山上的僧侣一起过夜;晚上可以坐在西湖边,听着涛声入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世的禅房,以及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诗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如”王泉”、”松院”、”禅月高”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通过对月亮、山林、楼阁、湖涛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