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兄弟少,每忆长公诗。
书札能相慰,干戈未可期。
铜鞮君隐早,玉笈我归迟。
知有青箱在,行藏任鬓丝。

【注释】

论交兄弟少,

每忆长公诗:兄弟少,指作者自己和兄长年龄相差大,所以结交的朋友也就少。

长公,即长兄。

书札能相慰,干戈未可期:书信能互相慰问,战事还不可预测。干戈,指战争。

铜鞮君隐早,玉笈我归迟:铜鞮是地名,这里代指隐居之地;玉笈,指藏书的地方。言君早隐,我归来迟。

青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安帝时,殷仲堪、温峤、许询三人共集于桓修家。桓修以书简示温、许,温、许读之不已。殷遂命驾至其住所,温、许二人便将所读的书全部写了下来。温、许的书法都非常好,而温的字尤为突出。殷看了十分赞赏,对温说:“你很会写字啊,你的书法超过了我的哥哥!”殷仲堪,字道邻,小名阿奴。他的哥哥,也就是温峤,当时担任尚书令。

【译文】

与友人论交时兄弟年纪都很小,每次想念长兄的诗作。书信能互相慰藉,但战事还未可预见。

铜鞮地方君已早隐,玉笈里我已迟归来。知道有《青箱杂记》在,行止自由任鬓丝。

【赏析】

此诗为诗人羁旅他乡时写给故园诸子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兄弟们年龄相差很大,难以结友的情况,以及诗人对于兄弟情谊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论交兄弟少”,表达了诗人与兄弟们年龄相差很大的情况。次句“每忆长公诗”,则进一步点明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诗人和兄弟之间年龄差距过大,所以无法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三、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局面的无奈和遗憾之情。

诗人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书札能相慰”,表达了诗人对于书信交流的依赖和珍视。而“干戈未可期”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战争局势的担忧。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兄弟们的年龄差距,以及对于书信交流的依赖和珍视,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担忧,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深情厚意,令人感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