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履千秋地,谭经五岭豪。
汉儒称世业,齐客亦吾曹。
马耳登台见,琅琊出浪高。
傥能游海上,为我访卢敖。

【注释】

(1)张彦旬:即张彦远,字彦旬,号无垢子。

(2)诸城:地名,在今山东诸城东南。

(3)赐履千秋地:指封官授职。赐履,皇帝给大臣加官晋爵时赠给他们鞋的意思。

(4)谭经五岭豪:指在岭南传经讲学、有威望的学者。

(5)汉儒:指汉代的儒家学者。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6)齐客:指战国时代齐国的学者邹衍。

(7)马耳登台见:用《史记》中伯乐相马事。

(8)琅琊出浪高:指东晋人琅邪王睿出镇建邺时,江水涌起很高浪花的传说。琅邪王是司马睿的封号,建邺即南京,当时属东晋管辖。

(9)傥能游海上:倘使能够到海上去。

(10)卢敖:战国时代燕国著名隐士。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点出送别的对象,二联赞美其学识,三联赞颂其为人,尾联表达惜别之情并托以期许之意。全诗四联均对仗工整,意境开阔,语言质朴,风格清新,堪称佳作。

诗一开篇便说:“赐履千秋地,谭经五岭豪。汉儒称世业,齐客亦吾曹。”这是诗人对张彦远的称赞。张彦远字彦旬,号无垢子,是唐肃宗时期的一位名宦,曾担任诸城县令。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赐履千秋地”一句是说张彦远受封官职后,将到千秋这个地方去。千秋是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与济南不远。而“赐履千秋地”,也就意味着张彦远将到济南去任职了。

“谭经五岭豪”两句则是说张彦远在岭南传经讲学、有威望。这两句中的“五岭”指的是广东、广西一带,因为这里山岭重叠,所以称为五岭。在岭南地区传播儒家经典,自然也就成为当地的一位名流了。

诗人又进一步赞美张彦远:“汉儒称世业,齐客亦吾曹。”意思是说张彦远虽然来自汉地,但他在这里也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且他的学问和为人都很值得我学习。这里的“汉儒”指的是汉代的儒家学者,“齐客”则是指战国时代的齐国学者。

颔联之后,诗人转而对张彦远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描绘:“马耳登台见,琅琊出浪高。”这两句是对《史记》中伯乐相马事的化用。马耳山上有一座台,登上这座台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马耳山;而琅琊山上的波浪也很高,仿佛一匹骏马在奔腾。这两句既形容了山水之壮美,也暗寓了张彦远的才华出众、前程似锦。

诗人表达了对张彦远的惜别之情:“傥能游海上,为我访卢敖。”这两句中的“海上”指的是遥远的南海。诗人希望张彦远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卢敖一样,乘舟飘洋过海,去探索那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希望他能来拜访自己,一起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赞美张彦远的学识与为人,表达了诗人对他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张彦远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