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
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
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
只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

【注释】

  1. 登雨花台:雨花台位于南京,相传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留下过诗篇。这里以“登”指游览。
  2. 天花何日雨:意指天花何时会下雨,暗喻世事无常,无法预料。
  3. 台下见长干:在雨花台下看到长江边的长干桥。
  4. 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塞色(塞上的颜色)指的是塞北的风沙之色,卢龙是指北方边境一带的地名,古代边地常发生战争。白鹭是候鸟,冬天迁徙时多见,因此用白鹭来比喻边塞之地。
  5. 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双林寺在南京市玄武湖畔,因寺中有两棵千年古树而得名。六代是指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和南唐,这些朝代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故称南京为六代都。此处指南京城已破败不堪。
  6. 只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只有在这座石头上还能听到僧人讲经的声音,而周围的环境则已经荒芜,连法坛也只剩下空荡荡的样子了。
    【赏析】
    《登雨花台》一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中通过描绘雨花台上的景物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天花何日雨”,意为天上的花何时会下雨。这句话暗含了世事无常之意,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困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如同这飘零的花一样,随时可能被风吹散,无处安身。这种对命运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正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
    次句“台下见长干”,意指雨花台之下的长干桥依旧存在。长干桥是南京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诗人曾经游历时的见证。然而,如今长干桥却已经破败不堪,成为了历史的回忆。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在的凄凉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第三句“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描绘了塞外和江南的景象。塞色卢龙古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带,那里常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江声白鹭寒则描绘了江南地区宁静而荒凉的场景,江水寒冷刺骨,白鹭在寒风中挣扎着生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
    第四句“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的破败景象。双林寺位于南京城西的玄武湖畔,寺内有两棵千年古树而得名“双林”。然而,如今双林寺已经破败不堪,寺庙中的和尚们只能在云层下寻找食物,连六代王朝都不复存在了。这种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第五句“只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则转向了佛教文化的场景。这里的“谈经石”指的是一块古老的石头,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供人们参拜祈福。而“法坛”则是佛教活动的地方。然而,现在这块石头只剩下了苍老的外表,周围的环境也变得荒芜,连法坛也只剩下空荡荡的样子了。这种对佛教文化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雨花台、长干桥、卢龙等地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