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息心久,高斋缃帙开。
濯枝初淅沥,忽过豫章台。
瀑雪飘空下,松风杂响来。
此时欹枕听,赋罢兴悠哉。

彭稚修听雨斋

客子息心久,高斋缃帙开。

濯枝初淅沥,忽过豫章台。

瀑雪飘空下,松风杂响来。

此时欹枕听,赋罢兴悠哉。

【注释】

  1. 客子:指诗人自己。息心久:长时间平息心中的烦忧。
  2. 高斋:高雅的书房。缃帙:新翻开的书籍。
  3. 濯枝:洗濯树枝。淅沥:雨打枝叶的声音,形容细雨。
  4. 豫章台:古代地名,此处借以代指自己的住所,或者表示某种情感的象征。
  5. 瀑雪:瀑布飞溅如雪。飘空:从高空中落下。
  6. 松风:松树发出的风声。杂响: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7. 欹枕听:斜倚枕头聆听。赋罢:诗文作毕,即写完了诗。兴悠哉:兴致很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雨声、风声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静谧的环境中,通过聆听自然之声来平复心灵的感受。

首句“客子息心久”,表明诗人已经长久以来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片宁静之地,能够安心地坐下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一句中的“客子”既是对诗人自身的称呼,也是对那些在外漂泊、寻求心灵慰藉的人们的一种共称。

接下来的诗句“高斋缃帙开”,则是描绘诗人在书房中打开书本,准备沉浸于书籍世界的宁静场景。这里的“高斋”可能指的是书房的位置较高,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而“缃帙”则是指新翻开的书籍,代表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第三句“濯枝初淅沥,忽过豫章台”,诗人通过描写雨打树枝的情景,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这里“濯枝”指的是淋湿的树枝,而“淅沥”则是形容细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如同音乐般悦耳动听。而“忽过豫章台”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可能是在一处古老的建筑或庭院之中。

第四句“瀑雪飘空下,松风杂响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景象:瀑布如雪般飘洒而下,松树林中传来阵阵风声,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壮丽的画面。这里的“瀑雪”形容瀑布的水花如同飞舞的雪花一般美丽,而“松风杂响”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音响效果,让人仿佛能听到风穿过松林的声音。

最后两句“此时欹枕听,赋罢兴悠哉”则点明了诗人在听完这场自然之曲后,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愉悦。这里的“欹枕听”意味着诗人斜靠着枕头静静地聆听,而“赋罢兴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在诗文完成之际,心中涌现的那份悠然自得之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的艺术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